成为助力新时代家乡发展的“螺丝钉”
故乡是最深的牵挂,也是梦想的寄托。近日短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短视频在网络异常火爆,面对“996”的工作、买房的压力、精神的内耗,回到家乡做小镇青年成为都市年轻人时兴的规划选择。而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如火如荼,新时代乡村不仅有乡愁和情怀,更有力度和温度的引才政策。越来越多有志青年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躬耕基层,建设家乡,把青春书写在家乡土地上。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那就做一个“螺丝钉”吧,回到山海间,守护这山川绵绵、海浪滔滔。
一、涵养润心,争做家乡乡风文明的守望者。千村千貌,乡风文明建设立足乡村实际,整合利用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着力于农民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创造,塑造新时代新农村的精神面貌。在浙江有座山海小城,三门,讲着地道的吴语,吃着蘸醋的海鲜,依山而居,枕海而眠。在山海中成长的青年,也被给予期望,愿有山的宽容、海的豪迈。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发挥好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思路决定出路,利用新媒体,承接新时代模范乡村思维,打破地域局限性,集百家之长,守淳朴民风,扬优良乡风。
二、干在实处,争做家乡经济腾飞的建设者。新时代的乡村给了新青年致富良机。浙江三门的“潘家小镇”之父潘贤选,从北京回乡发展生态旅游业,整修道路、清理河道、修建水坝,开发情人谷景区,如今“潘家小镇”年人流量超100万人次,岩下潘村95%的村民都已入股,56户经营着民宿,全村都吃上了“旅游饭”。广西融安青年韦小东,回到家乡利用互联网新渠道、统一化、高标准,打造家乡融安金桔“甜蜜小炮弹”的专属名片,短短一年让金桔“走出去”,成为最受消费者喜欢的水果电商,带领一千多户家庭靠种植金桔脱贫致富,切实让“融安金桔”变成当地老百姓致富的“金元宝”。而基层青年干部更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触摸农村经济发展脉搏,感知新农村发展趋势,不断激发创业、创新、创富和创智的活力与动力,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高新技术,积极推进“山海共富”、创意文旅、区域优势产业发展,不断推进区域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打造家乡富饶新名片。
三、绿水长流,争做家乡美丽画卷的书写者。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北有大漠黄沙飞舞年华,南有小桥流水烟火人家,不同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成就了不一样的南北风光,也成就了记忆里的家乡。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八步沙林场,指出“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强调“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这是对“六老汉”英雄事迹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共建美好家园和美丽中国的深情号召。记录片《无穷之路》中陈贝儿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见证着一个个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也展现了新中国乡村建设的马不停蹄。青年干部把乡愁融进自身奋斗中,躬耕基层,建设家乡,守护绿水青山,留住鸟语花香。(麻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