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和谐美满的舆论环境
良好的舆论环境是一个公众信任和支持的基础,它代表着政府的权威和可信度。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还需要各界、各阶层、各团体共同努力,不仅政府加强信息透明度,革新舆情处理方式,完善与公众的沟通和参与机制,而且公众应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保持理性和克制,为建设一个具有高度公信力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强信息披露,做好“引领者”。公开透明的信息和真实可信的资讯是夯实公信力的重要保障,快速应对举措和强有力的回应是解决谣言蔓延的有力举措。面对来势汹汹的舆情,政府既不能抱有“清者自清”消极被动的姿态,也不能陷入“自证陷阱”尴尬局面,及时地、科学地、合理地加强信息公开以及披露,让公众全面了解事件情况的整体脉络和发展趋势;加强对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及时回复公众的质疑问难,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出积极改进,做好信息引导工作。
革新应对机制,织密“舆情网”。政府做好对舆情的监测、防范、处置和引导一系列应对机制,不仅加强对舆情深层次地整体研判,而且往往因应对及时促进公信力的提升。为此,首先要明确舆情监测谁统筹、谁监测、谁预警,针对敏感事件怎么调配工作重点,制定有效的工作流程。其次,发现舆情问题后,先要调查清楚事件的真实性,随后要根据以往的舆情应对经验和舆情应对预案展开行动,通过官微、权威等媒体加强与公众进行互动和疏导。
构建理性氛围,补上“素质课”。政府注重对舆情应对的效果,重视互联网理性氛围的涵养,才能尽可能规避塔西佗效应,极大减少社会协作成本,提高公德底线。因此,一方面,政府、媒体、专家等多方联手合作,做出表率、良性引导,着力破除网络舆情的错误认识,减少名为怀疑实为虚无价值倾向的泛滥,让“键盘侠”没有市场,让造谣、传谣者无所遁形。另一方面,加强诚信建造,注重个人征信,定期开展普法,设立“诚信日”,同时将诚信教育作为学校教学的必修内容,以潜移默化形式补上素养这一课。
总之,在当前社会现实,构建和谐美满的舆论环境已经是各个社会阶层的共识。政府、企业和公民都要共同努力,让信任成为所有人的共识,迎接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张茹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