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促乡村振兴焕新风
如今正值“千万工程”二十周年,乡村建设与发展卓有成效,示范村已然不止以千来计数,取得这样的成果,乡贤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放眼未来,我们的目标绝不仅限于振兴千村万村,想要继续推动乡村振兴,一定要联络联手乡贤,用好万千新乡贤所带来的力量,凝聚进步意识,让乡村焕生机、和睦、进步之风。
把握乡贤群体,焕生机之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乡贤正是这样一种人才资源。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新乡贤回归到乡村,是一种“社会协同”方式的转变,他们加入到基层治理中,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动力与强动能。基层驻村干部们在推进工作时,需要牢牢把握乡贤群体,长坐邻里的冷板凳、多喝乡亲的大碗茶,入村实地考察了解,哪些人是村里的智者,哪些人在本村是德高望重的,是受村子里的人敬仰推崇的。与这些乡贤保持紧密联系,积极发挥“老带新”、“传帮带”作用,“田间地头当课堂”,“手把手教上手快”。让新乡贤群体作为乡村里的中兴力量之一,领着干部扎根在乡村,推进工作在乡村,使乡野焕发生机。
善用乡贤力量,焕和睦之风。“端藉乡贤扶世道,共修礼饮迪民彝”。宋代王侑写本地的乡贤应具有匡扶社会道义,共同维护礼仪饮食等民族文化风气的责任。乡贤自古以来就是乡内文化传播与社会和谐的促进者,作为村子里的居民,在于乡民打交道的时候具有天然优势: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乡贤代表的就是乡村层面被人认可的人情。善用乡贤力量,能够建立起乡土人文与政府工作之间的紧密纽带。邻里两户间的矛盾,最初往往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源于误会或是一时冲动,但日积月累形成的积怨是很难调解的。年轻驻村干部资历尚浅,不能在第一时间被乡民所信服,此时便要充分发挥乡贤这一“粘合剂”,就事论事,帮理不帮闹,将两户的关系紧密“粘合”,如此解决难题,构建起和睦乡野。
凝聚乡贤精神,焕进步之风。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新乡贤大多是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他们在外求学、经商、工作,因为怀着对故土的思念,又返回乡土建设家乡。乡贤精神就是长远眼光、社会主义进步思想和村落文化发展的融合。要凝聚乡贤精神,基层干部不断上门走访,与乡贤一起做足每家每户的思想工作,让乡亲们理解明白政策的真实面貌与期望目的,从“让我拆”到“我来拆”,推动思想进步,乡村振兴。(杨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