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绘就社区治理时代新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规划中逐渐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党中央将目光汇聚美丽中国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作为文明和谐、生态宜居、科学振兴的创新之策,“千万工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习总书记强调“要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这就要求将“千万工程”同“浦江经验”有机结合、党建创新与基层自治双管齐下、带头先行和万众自觉融汇共行,绘就社区治理时代新风。
一、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涵养千万工程之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近年来,垃圾分类、河道滤清、步道绿化等项目,充分彰显了党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治理要深刻领会“千万工程”的要义,注重环境价值。基层党员干部要主动投身于社区环境治理工作之中。面对环境“脏、乱、差”,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面对诉求“广、繁、多”,不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要树立服务决心、明确工作方向,坚定不移打好“生态牌”、走好“生态路”,促进社区治理朝着生态宜居、绿色文明的友好之路迈进。
二、坚定锚准真抓实干,妙用浦江经验之智。社区治理要充分发挥与人民群众同在的生长优势,妙用“浦江经验”破除落后政绩观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重视培养“真”与“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摒弃形式主义与政绩工程的“假大空”包装;实干“脚踏实地”的实践行动,造就因地制宜与科学有效的“真精深”内胆。实践表明,只有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摸清情况,才能将基层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智囊;只有坚定决心、率先垂范、真抓实干,才能塑形铸魂,由表及里提升治理能效。
三、着力对标民生风向,力促全民共治之风。高度重视群众反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创新思想。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处理群众来信问题的报告》的批示中强调:“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实现社区和谐发展,要重视向群众学习。只有将耳朵用于倾听民声,才能把握民生;只有以行动顺应民心,才能濡染民行。党建引领、居民共治,实现党为民、民向党,戮力同心的治理格局。(陈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