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与治理效能的辩证法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幅员辽阔,相伴而来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差距大。对基层社会进行有效治理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稍有不慎,就容易陷入“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局。为了防止管的太死“一潭死水”,管的太松“暗流汹涌”的尴尬窘境,就必须牢牢扭住“基层减负”这个关键举措,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突出问题。
科学减负,让基层保持有序,避免“波涛汹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整治形式主义,规范基层事务管理,切实为基层减负,要以清晰的权责体系为基层降压赋能。要强化系统思维,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作、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让基层干部“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
创新减负,让基层充满活力,杜绝“一潭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严谨调研新形势下的基层负担,并通过创新式、信息化来破解难题。为此,要加强信息数据整合,突出平台管用高效,才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为基层减轻负担。在做好统筹的同时,平台本身不能复杂、花俏,轻量化、简单化、一键化,才是避免信息化成为新的形式主义的重要方向。
放管结合,让基层张弛有度,产生“满池涟漪”。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如果出现“只减负不管理”或“只管理不减负”的情况,两者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就会出现基层的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党的政策无法准确传达等现象,影响社会稳定发展。要把握好管与放的辩证法,把“管”和“放”有机统一起来。强化包容审慎监管,把该管的管得住,把能放的放得开,要通过综合运用指导等手段,确保基层干部出实招、见实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把握好“基层减负”与“治理效能”的辩证法,小到一时一事,大到一省一国,至关重要,也至为必要。推动“减负”与“治理”的双向互动,才能实现真减负、减真负,减到实处、减出成效,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更好地去服务人民群众。(杨傲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