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需要多些“换位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曾专程来到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向社区干部询问这里都开展哪些便民服务、社区干部待遇怎么样、平时工作忙不忙等,详细了解近年来社区减负效果。之后,党中央出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帮助广大基层干部才能放开手脚、轻装前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促发展、办实事。
厘清职责,让基层干部不干“分外事”。基层干部能干什么、应干什么,应该有一本“明白账”,让他们干“分内事”。否则,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往下压任务,交给基层的事务过多,就会因人手不足而干不完;交给基层的事务“过界”,也会因能力不足而干不好。一项工作该由哪个部门承担、哪级单位承办,必须充分结合其职能职责、能力水平,科学地划分,并严格遵守,防止一些部门当“二传手”,将自己应干之事,强行分摊给基层。为此,可以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责来一次大检查,修订“三定方案”,并加强日常检查,严查“甩锅”推责行为,切实为基层工作减量。
谨慎问责,让基层干部不怕“担责任”。对许多基层干部来讲,并不怕吃苦受累、担当付出,就怕“干多错多”“问责泛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容易因考虑不周、情况变化、自身能力等,出现推进不力、效果不好等实际问题。要秉承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做到“三个区分开”,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放下包袱,主动担当作为。
突出实效,让基层干部少做“无用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压着基层干部喘不过气的负担,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形式主义、虚化指标、表面功夫,手累心更累。比如,各类APP上的投票转发、点赞排名等,违背了“指尖办公”初衷;花重金打造“亮点工程”,并不具备由点到面推广价值等等。要转变工作谋划布局、检查指导、考核验收的思维,不搞“花样文章”,不讲“面子套路”,切实把实际成效作为评价依据,引导基层干部只干实事,不务虚功,在工作量上减轻负担、提质增效,有足够精力耕种好自己“一亩三分地”。
总而言之,推进基层减负要聚焦基层干部的工作实际、倾听他们的心声、采纳他们的建议,做到对症下药、精准发力,才能药到病除。(副部长 杨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