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要做到善治、共治、智治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基层治理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效能显著增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对标新时代基层治理新要求,笃行致远、惟实励新,争做基层治理善治、共治、智治“三治”干部,奋力把基层治理成效体现在群众笑脸上。
绘就为民服务“中心圆”,创造基层治理善治“新景点”。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随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与日俱增,基层治理工作要求变得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人本化,党员干部的履职能力必须跟上新时代步伐。要提高找问题能力,用好“群众路线”这个“牛鼻子”,建实建大短视频、电子邮箱、微信群等“线上”民意收集地和村社、企业、学校等“线下”民情问访地,对群众问题需求做到精准掌握、心中有谱。要提高抓落实能力,立好“风向标”、把稳“方向盘”,在矛盾大、碰撞猛的问题上敢于担当抓落实,在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上扭住关键抓落实,在环节多、流程长的问题上亲力亲为抓落实,锤炼出一身“善落实”的过硬本领。要提高解应急能力,画好“应急图”、列好“应急措”,对台风、洪水、暴雨等应急情况做到脑中有策、手中有招,使当应急情况发生时能在最短时间取得最大成效,全力开创基层治理善治新局面。
凝聚群众工作“服务力”,塑造基层治理共治“和谐区”。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基层治理是群众感受干部服务效能、温度的“神经末梢”,党员干部务必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汇聚一切可以汇聚的有生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让基层治理成果能被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要学会整合人员力量,掌握问题处理全链条,抓住问题攻坚关键点,明晰问题解决相关方,着力构建部门、镇街、村社、小区、楼栋五级服务网,推动形成“小事不出楼栋、难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村社”共治格局。要学会发挥党群功能,完善服务、需求等清单,履行宣传、服务群众等职责,最大程度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开展达人公益课、免费家电维修等活动,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睦氛围。要学会分享共治成果,挖掘服务群众典型人物和案例,依托公众号、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传,全力扩大干群覆盖面,竭力积聚起干群共建和谐生活的强大合力,促进在基层治理中建立起良好的共治生态。
培养智治能力“专业化”,打造基层治理智治“幸福城”。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当下科技日新月异,为各行各业赋能发展的同时,也为基层治理“开花结果”加了“催化剂”,党员干部若对互联网只是一知半解,某种程度上将会影响群众的幸福指数,因此要着力增强基层治理智治本领,真正当好群众“服务员”。要甘当“小学生”,用心学习掌握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知识,细心感知建设智慧服务等场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耐心分析网上优秀基层治理智治案例,取长补短、化为己用,切实提高自身智治水平。要乐当“实干家”,坚持理论实践并重,善于运用微博、抖音等网络媒体搜集民意、发现问题、总结方法,聚焦群众心头事、要紧事因地制宜创新制定解决问题的“金点子”,完成从“半路出家”到“行家里手”的华丽转变。要愿当“反思者”,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基层治理智治工作的评价标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深入群众、植根群众,对着“民心之盼”补漏洞、强弱项,使其变为“幸福账单”,真正实现基层治理智治有序、有力、有效。(刘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