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同重构治理,制度创新护航未来
“AI公务员”的上线是政务智能化进程的里程碑,但其意义远超效率提升本身。它既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次对行政体系与公务员角色的深刻拷问。唯有以人机协同为基、以制度创新为盾、以服务升级为魂,方能将技术红利转化为治理效能,书写新时代“人民公仆”的答卷。
技术赋能行政效能,人机协同开启政务新格局。深圳福田区首批70名“AI公务员”上岗,标志着政务服务迈入人机协同的新阶段。这些“数智员工”在公文处理、民生诉求分拨、执法文书生成等场景中展现出超95%的准确率和90%的效率提升,将基层公务员从繁琐的表格与文档中解放出来。技术的加持不仅缩短了群众等待时间,更推动了跨部门数据共享与流程优化,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一变革并非替代人类,而是通过工具升级倒逼行政体系改革,淘汰低效的“躺平式”工作模式,为公务员群体腾出精力聚焦更核心的公共服务。
情感与决策不可替代,技术边界呼唤制度护航。尽管AI在标准化任务中表现卓越,但其局限性同样明显。政务服务的本质是“人对人的温暖”,政策制定、突发事件处置、群众情感沟通等场景仍需人类公务员的洞察力与同理心。例如,面对群众生活困境,AI无法通过眼神或言语传递关怀;在权衡多方利益的复杂决策中,人类经验与伦理判断仍是关键。此外,AI的“幻觉”问题、隐私泄露风险及责任归属模糊等挑战,要求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深圳福田区为每名“数智员工”配备“监护人”的做法,正是对技术伦理与责任划界的积极回应。
主动拥抱变革,重塑公务员核心竞争力。AI的普及并非威胁,而是公务员群体转型的契机。未来,公务员的核心竞争力将从“流程执行”转向“服务创新”——深入基层调研、优化政策设计、强化干群互动,以更具温度与创造力的方式回应社会需求。同时,管理机制需同步革新:考核体系应更侧重解决问题能力而非事务性指标,培训资源需向数据分析、AI协作等技能倾斜。正如网友所言,AI“掀翻的是懒政的椅子,实干家的舞台只会越搭越宽”。唯有主动驾驭技术、回归“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公务员群体才能在智能化浪潮中实现价值升华。(俞瞻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