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充分就业:夯实民生之本,激发发展动能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促进充分就业不仅关系千家万户的生计,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必须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才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
强化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经济增长是就业扩大的根本保障。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实体经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发挥其就业“蓄水池”作用。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贡献了我国80%以上的城镇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直播带货、网约配送等新型就业形态。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供需匹配效率。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是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支撑。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实现岗位信息精准推送。重点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同时,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各地推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有效缓解了结构性就业矛盾。此外,还要健全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守住就业底线。
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保障。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创业审批程序。加大创业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据统计,平均每个创业企业可带动8-10人就业。同时,要完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规范新就业形态用工管理,让劳动者就业更体面、更有保障。此外,还要加强就业政策与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的协同配合,形成促进就业的政策合力。
促进充分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我们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更高质量就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刘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