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热点 > 社会万象 > 正文

让基层敢于说“不”

2025-04-27 15:07:33 |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五一街办事处

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承载着政策落地、民生保障的重任。破解“小马拉大车”的基层困境,需打破“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惯性思维,鼓励基层说“不”,允许基层说“办不了”。唯有如此,才能让基层减负真正落地,激活基层治理源头活水。

厘清权责清单,划定“办不了”的红线。基层工作效能低下,根源在于权责边界模糊。需从厘清权责清单入手,通过查找依据、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精准梳理基层在各领域的职责,确定基本职责、配合事项、上收事项等内容,杜绝“属地管理万能化”,明确“可为”与“不可为”的边界,推动专业事务归位部门、服务治理扎根基层,让基层回归服务初心,轻装上阵奔赴万家灯火,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线的为人民服务中。

压实责任链条,消除“办不了”的顾虑。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优化考核与责任追究体系是构建责任闭环、实现基层减负的关键。强化容错纠错机制,制定清晰的容错清单,对因政策调整、不可抗力、缺乏经验等导致的失误,在符合程序、未谋取私利的前提下予以包容,扭转“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不良导向,给予基层干部纠错空间,让基层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建立多元化、差异化指标考核,精准锚定考核与日常工作的衔接点,减少形式化考核,杜绝考核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现象,摒弃“一刀切”的粗放模式,根据基层工作实际,将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度等纳入核心指标,避免基层陷入“重材料、轻实效”的形式主义泥潭,让基层干部放下顾虑,实干担当,深入群众察实情、解民忧,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回应民盼,切实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零距离” 。

强化资源下沉,破解“办不了”的难题。科学核定编制数量,确保人岗相适、权责对等,避免因人员短缺导致工作捉襟见肘;通过定向招聘、跨部门支援等方式,吸引专业人才扎根基层,解决“缺人难办”问题;赋予必要相应权利,明确基层自主决策权限,打破“有责无权、层层掣肘”的被动枷锁;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强化跨部门联动协同,让“办不了”转变为“办得好”;加大资金倾斜力度,优化财政拨款流程,确保资金及时足额直达基层、精准高效发挥效用……多重举措协同发力,让基层既有能力应对合理任务,又有底气对超出权责和资源范围的事项说“不”,实现减负增效,让基层摆脱“无米之炊”的窘境,以资源下沉注入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关键在于给基层说“不”的权利,把基层干部从“疲于应付”的泥沼中挣脱出来,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能力投入到服务群众的实践中,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充满生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杭红玲)

【责任编辑:苏小静】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