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湿邪与生活养生
夏。自立夏起、己经谷雨、至小满,且且芒种、夏至、大暑。气候渐近炎热、雨量渐近增多、燥闷渐上身、湿邪渐渐加重。而湿气是长夏主气,若湿气淫胜,伤人致病。湿邪,属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而湿又有内湿与外湿之界,其产生的原因有别。即:曰内湿,若饮食不加节制,或嗜食甘甜,或过量饮酒,或饥饱无常,或贪凉饮冷,脾胃就易受到损伤,导致水液运化、代谢和输布功能失常,湿从内生,聚为湿邪。《黄帝内经》里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再曰外湿,长期阴雨天气,或久居潮湿之地,或常冒雨涉水、水中作业、汗后湿衣未及时更换等,都可能使外在的湿气侵袭人体产生湿邪、即外湿。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内湿与外湿在生成的过程中尚能相互影响。比如,外湿困脾、也会导致内湿,而脾失健运、水湿不化,产生内湿后,也容易与外湿邪气相互交织而加重症状。而湿邪的表现,区别受湿程度、个人体质、所负任务、以及环态条件、亦表现有所不同、有所区别、有所侧重。
中医认为,湿性具有重浊、黏滞、易伤阳气等特点。湿性重浊在症状上可表现为以下这么几方面。即:一是舌体舌象。健康舌头的舌质是淡红色,舌面上有一层轻薄的白苔,而湿气重的人通常舌体胖大,舌苔厚腻,舌体边缘呈锯齿状;二是饮食食欲。遇有湿气者,常有食欲下降、胸闷腹胀、恶心等症状,觉得食物不香甜,吃不出菜肴原有的味道。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体内的湿气伤及脾,使脾吸收饮食精微的功能降低,不能正常运化而产生。三是身体体症。遇此,人的全身感到困重发沉,感觉睡不够或睡后不解乏,整天无精打采,懒得动弹。有些人会表现为“头重如裹”,感觉整个头部裹着东西,或像戴了一顶帽子,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记载的“因于湿,首如裹”;四是二便反映。如大便溏稀且黏,易黏马桶,排便不爽,总有排不净的感觉,小便偏黄、味重不畅等的;五是毛发和面部容易出油或面部易长痘,一觉醒来,面部发光发亮,头发一天不洗就油腻成缕,人们常说的头发打缕;六是其他。诸如眼睛分泌物增多、小便淋浊不利、皮肤湿疹等,也是湿气重的表现。湿性黏滞是说湿邪容易黏腻留滞,不易祛除。因此,湿邪致病往往疗程较长,缠绵胶结,较难痊愈。所以民间也有“千寒易除,一湿难祛”的说法。因为湿气属阴邪,容易阻遏人体的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而且湿气留滞常先困脾,使脾阳不振,不化水湿,从而产生或加重上述症状等的。
夏日祛湿防湿置防。通常情况下,应与防暑防燥防中毒等的一并考虑,以置防与预防为主调将湿邪拒之体外、先御体内。所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做好这么几个方面的工作。如:莫贪眼前一时舒服、过于避热趁凉。如在露天乘凉过夜,或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关键是在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时,人身的毛孔开放,这时人的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由此说,人之举止理性、避凉忌贪凉是必须要作到的;避免久处空调环境、谨防冷气病。坚持做到不二十四小时在空调环态下工作与学习。通常室内温度控制在25度,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5度;重防湿邪侵扰、患有旧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的>慎慎冷环境。居住环境需切忌潮湿;稳定情绪、注意养阳气。夏日要在一个凉爽、干将、舒适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致病。保持良好心态、注意控制情绪,以降低疾病发作风险;讲究充足睡眠、秩序锻练身体。通常情况下做到保证每天7小时睡眠、做到运动适度、忌大汗、补足水;防湿祛邪、把好饮关。合理膳食是驱湿祛邪的有效方法。通常情况下、应注意做好这么几个方面的工作。夏日多选食利水渗湿的食物。如,薏米仁、赤小豆、茯苓、木瓜、白扁豆、冬瓜、西瓜、西红柿、樱挑、苦瓜、南瓜、絲瓜、洋葱、淡水渔、大豆、豆制品、香菇、消带、紫菜及应市鲜瓜果等;多选用些健胃食物。如,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药、莲子、芡实、猪肚、鸭子等;坚持做到多些汤、羹、汁等汤水,坚持清淡易消化为主膳食,坚持温热、七八份饱饮食,坚持绿色、红色烹制饮食,坚持一日三餐平衡饮食。切切做到:少食红肉、少油盐、少荤厚、少偏单、少过量、少旡度。切切理性选用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乌梅汤、祛湿汤。切切坚持戒烟戒酒、戒怒戒燥、戒食奇开猎等的。同时,严格规矩、严格律秩有序秩的生活、好好生活,理性生活、健康生活。
应夏、度夏,防湿防暑防法多多,方式多多、措施多多,理应客观的选取方法,实施多元措施,巧解诸多矛盾点上的问题与矛质,理性生活、规律养生养好生,以健体康宁享幸福人生。(齐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