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之友 > 健康 > 正文

典典医药引药缉

2023-12-09 08:21:40 | 来源: 中廉导刊

共识引经药:引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指导临床辨证用药的重要依据。而定义引经药:引经药对于中医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引经药,又称“引药”,是指在处方中可以起到向导作用,能引领其他药物到达病所或者对机体某经络或脏腑有特殊作用的药物。中医引经药的运用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其实质是宏观靶向思维。引经药与药物归经理论有一定的区别。药物归经主要体现的是药物自身对某些脏腑或经络的亲和作用,但是引经药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引导它药作用于某一脏腑或经络。因此引经药不仅本身对某些脏腑经络有比较强的选择性,也能够影响它药的选择性,使本身不归属该脏腑经络药物能产生亲和作用。

引经药起源:引经之说萌芽于《神农本草经》,发展成熟于金元时期。金代医家张元素尤其重视引经药,张氏将引经药称为“的药”,其在《医学启源·各经引用》有: “太阳经,羌活; 在下者黄柏,小肠、膀胱也。少阳经,柴胡; 在下者青皮,胆、三焦也。阳明经,升麻、白芷;在下者,石膏,胃、大肠也。太阴经,白芍药,脾、肺也。少阴经,知母,心、肾也。厥阴经,青皮; 在下者,柴胡,肝、包络也。以上十二经之的药也。”这样以来,张元素不仅明确了十二经报使药,而且有上、下之分,这也是后世引经理论的雏形。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序例》中首次提出“引经报使”一词,云: “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引经理论在清代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临床应用也更为普遍深入。

引药歌典:十二经补泻温凉状引经药选用系列 一一列出。即:

一一心经:

问君何药补心经,

远志山药共麦冬,

枣仁当归天竺黄,

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

木香贝母泻心强;

凉心竹叶犀牛角,

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

引用细辛独活汤。

一一肝经:

滋补肝经枣仁巧,

薏苡木瓜与贡胶;

泻肝柴胡并白芍,

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

车前甘菊凉肝表;

温肝木香吴萸桂;

引用青皮川芎好。

一一脾经:

补脾人参绵黄耆,

扁豆白术共陈皮,

莲子山药白茯苓,

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

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

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

白芍升麻引入脾。

一一肺经:

补肺山药共麦冬,

紫菀乌梅与参苓,

阿胶百部五味子,

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

泽泻葶苈泻肺经,

更有枳壳桑白皮,

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

生姜干姜白蔻仁;

凉肺黄芩与贝母,

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

桔梗天冬必去心;

引用白芷与升麻,

连须葱白用几根。

一一肾经:

补肾山药甘枸杞,

螵蛸龟板与牡蛎,

杜仲锁阳巨胜子,

山萸苁蓉共巴戟,

龙虎骨,怀牛膝,

五味菟丝与芡实,

再加一味怀熟地,

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

知母泽泻两相当。

温肾肉桂并附子,

鹿茸故纸海沈香,

亦温肾,腽肭脐;

凉肾知柏地骨皮,

再加一味粉丹皮;

引用独活肉桂奇。

一一胃经:

补胃需用苍白术,

半夏扁豆绵黄耆,

芡实莲肉共百合,

山药还加广陈皮。

泻胃火,亦如脾,

再加一味南枳实,

更添芒硝与大黄,

多加石膏谢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

益智吴萸与良姜,

香附白肉草豆蔻,

厚朴胡椒生干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

滑石黄连玄花粉,

知母连翘石膏斛,

栀子升麻竹茹寻,

十三味药凉胃火;

白芷升麻引胃药。

一一胆经:

补胆龙胆与木通;

柴胡青皮泻胆经。

温用陈皮制半夏,

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

引用尽皆同肝经。

一一大肠经:

问君大肠何药补?

左旋牡蛎白龙骨,

桔梗米壳诃子皮,

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

枳壳石斛泻大肠,

再加芒硝桃麻仁,

葱白三寸泻更强。

干姜肉桂吴茱萸,

三者同时能温肠,

引药尽皆同胃经;

槐花条芩凉大肠。

一一小肠经:

小肠石斛牡蛎补;

泻用木通共紫苏,

连须葱白荔枝核,

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哟、要求温,

大小茴香乌药根;

凉用黄芩天花粉;

引用羌活与高本。

一一膀胱经:

橘核菖蒲补膀胱,

益智续断龙骨良;

泻用芒硝车前子,

泽泻滑石石苇帮。

温用乌药并茴香;

凉用黄柏生地黄,

甘草梢,亦属凉;

引用尽皆同小肠。

一一三焦经:

滋补三焦用益智,

更加甘草与黄耆;

泻用栀子并泽泻;

温用姜附颇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

清凉三焦功效急。

引入三焦不用别,

药与肝胆无差异。

一一心包经:

地黄一味补包络;

泻用乌药并枳壳;

温肉桂;凉栀子;

柴芎青皮是引药。

源缘青竹医社处,

推荐阅读获锦卷。

(齐结存)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