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之友 > 健康 > 正文

香包佩载品品缉聚说

2024-06-09 07:39:36 | 来源: 中廉导刊

香囊古今传承,数数千年。人们在传中承中选佩中受益。香囊又叫香包、容臭、香缨、香球、佩帏、馨香、香袋、花囊,也叫荷包,是一种由盛载香料的囊包,多以色彩鲜明的丝织物缝制。香囊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香料是就地取材,枚不胜收。

悉香包的作用:

一一防治疫毒:读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所云:“避疫气,令人不染”。

一一防止蚊虫叮咬:夏季蚊虫较多,古代没有灭蚊药,一般人家又没有蚊帐子,夏季大多室外休息,小孩皮肤嫩,蚊子最容易咬小孩的头面和脖子,把香囊戴在脖子周围和胸部获防效。

一一防止毒蛇咬伤:南方空气潮湿,山区毒蛇较多,住在山区里的人为了防止毒蛇进入床铺,就佩戴雄黄香囊,蛇类闻见雄黄气味,就会远离。白娘子喝了雄黄酒就会现出原形,一般小蛇就更不在话下了。

一一避秽化浊:夏季梅雨多湿,或山区终年荒芜人烟,杂草丛生,动植物腐烂,产生秽浊之气,入此类山区,或夏季秽浊较重时,避秽化浊。

一一吸汗: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中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吸汗也”。

一一清新室内空气:五月初,正是春夏之际,虫害复生,时疫流行。此时人们首要的就是要消毒防病,民间艺人用香袋包药佩带,既治病除臭驱虫散浊,薰香去汗味,又是人们盼望孩子们健康平安心愿的表露,为孩子们增添了如意的玩物,耍起来小巧玲珑,香爽周身,一举多得。所以,香囊多在五月初开始佩戴。

悉香包类型:根据香囊的作用大体分这么几种类型。即:

一一防止蚊虫叮咬香囊:由苍术、白芷、川芎、羌活、独活、薰衣草、樟脑等组成,气味辛燥雄厚,香味持续时间长。

一一防止毒蛇香囊:主要由雄黄、雌黄、麝香、冰片、苍术、丁香、川芎等。其香气绵长,穿透力强,很远闻到,蛇类闻到这类香气后会远离。

一一防治疫毒类:这类香囊由苍术、藿香、艾叶、吴茱萸、雄黄、冰片、樟脑等制成药,气味温香,走窜,深沉,持久,具避其毒气的作用。

一一避秽化浊:由藿香、佩兰、白芷、砂仁、石菖蒲、苍术、艾叶等组成。香囊气味芳香,香而不燥,持续时间较短,一般需七到十天更换。

一一吸汗:这类香囊主要由蚌粉、滑石、官粉等组成,这类香囊属于微香,具有吸汗,防痱子作用。

一一净化室内空气:名医华佗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部疾病。

一些少数民族,就地取材,在百花盛开的春夏季节,如满族妇女采来白兰花、茉莉花、玳玳花、玫瑰花、月季花等放人香囊中,挂在身上,以闻其香。香料大都含有挥发油,气味清香纯正、持久,多数中药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功能,从而起到了避邪驱瘟的作用。所以古代有“身上戴香包,门上插艾蒿,瘟病全除掉,吉祥光高照。”的诗句。白玉镂雕荷包香囊,清,高8.9cm,宽7.3cm,厚2.4cm。

悉佩载注意事项:

一一过敏体质禁用:皮肤过敏者由于香料接触皮肤,会出现皮疹、红疹、瘙痒等现象,所以禁用。过敏体质,过敏性支气管哮喘都应禁用。

一一孕妇禁用:含有麝香的香囊,会导致孕妇流产;一些孕妇使用配料不当香袋,有导致流产危险。

一一体质虚弱者慎用:体质虚弱者,如香囊气味过重,或香囊放的量过大,易恶心、头晕、乏力等。

悉佩香包之要:

端午节佩戴香包的传统习俗源于古代,其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实用价值。香包,也称为香囊、荷包或香袋,是端午节期间人们佩戴的一种装饰品,通常由彩色的碎布和五色丝线缝制而成,内部装有各种香料。佩戴香包的习俗不仅美观大方,香气扑鼻,还有驱避蚊虫的功效和祈求安康的美好寓意。

一一驱邪避瘟:在古代,人们认为农历五月(即端午节所在的月份)是一年中最不吉利、毒气最重的时期。因此,佩戴香包被视为一种辟邪驱瘟的方法,以保护佩戴者受邪恶之气侵害。

一一美观装饰:香包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是一种美观的装饰品。它以五色彩布、绸缎和丝线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五彩争艳,玲珑夺目,既可作为襟头点缀,也可作为车、马、社火、八仙的挂件。

一一药物疗效:香包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丁香、艾叶、川芎等,这些药材不仅气味芬芳,还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通过口鼻吸入药物的味道,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一一文化传承:佩戴香包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这一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民间习俗的一部分,也是预防瘟疫的方法,更是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为孩子们佩戴美美的香囊,因为小儿肌肤娇嫩,脏气清灵,香囊中的中药成分吸入人体后,能提高正气。香囊的种类繁多,有清香安神囊、辛香开窍囊、芳香美颜囊等,每种香囊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适用症,如清香安神囊适用于失眠多梦、夜寐不安等症状。佩戴香包的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生活经验,也寄托人们美好情感与心愿。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心灵手巧的人们重拾香囊制作技艺,让这一传统习俗得以传承和发展。古人认为“香”可避秽除恶,因此古人常常佩戴香囊在身,而不易染病。孙思邈也在《千金药方》中对香囊有“避邪气,令人不染”的记载。香囊是古代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其内有气味芳香的中药,外包丝锦,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香包,再以五色线悬挂,玲珑夺目,香气扑鼻。佩戴香囊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古人常互赠香囊代表美好的祝愿,恋人们互赠香囊以表衷情,作为爱情的信物。同时,佩戴香囊还可以防蚊驱虫、避瘟防病。香囊可戴在腰间、腹部脐中等处,每日早晚各闻1次,每次2分钟。每晚睡前可放置于枕边;也可直接挂于卧窒等。(齐结存)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