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6535养生缉聚谈
秩序秋日,处暑年序第14个节气,季序矛2个节气。《礼记·月令》中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逐渐进入秋天。此时很多地区气温依旧不减,天气依然炎热,昼夜温差开始拉大。北方地区,“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末伏结束,难熬的“暑伏”行将消退;南方地区,则仍在暑热当中,“秋老虎”继续发威,所以有“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比喻。处暑后,秋燥也逐渐出现。处暑节气的显著特征就是空气干燥,人们往往感觉皮肤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冒火,大便干结。所以处暑过后保健都离不开防病。
一一处暑常发6种病:
△咳嗽:燥为秋季的主气,燥过了头就被称为燥邪,最容易伤害的就是喜润恶燥的肺脏。秋天,人体内一般都会有夏季带来的热毒,加上秋燥伤了肺的阴液,就很容易出现口干、口苦、便秘等,还有些人常感冒伴有咳嗽。
△干庠;处暑过后,降水减少,湿度降低,皮肤容易干燥,在早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早晨起床时会觉得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便喝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皮肤干燥就容易发痒,甚至有时挠破皮肤都不解痒。
△心血管疾病:三伏天结束,气候变化之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不能忽视。从出伏到秋分正是夏秋的过渡时期,我国北方天气慢慢变凉,早晚凉爽,中午较热,气温波动较大,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摄氏度,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哮喘秋季是部分疾病容易发作或者加重的季节,其中呼吸道疾病首当其冲。很多患者在夏季长时间使用空调,寒气易集聚在人体中,立秋过后,天气转冷,外寒入侵,与人体中的寒气内外夹攻,原有哮喘会急性发作。
△鼻炎刚过夏天雨水大,鼻炎患者增多,而入秋后,昼夜温差大,使得夏天没发作的鼻炎开始蠢蠢欲动。夏秋相交防鼻炎正当时。一是开空调,空调过滤网上的尘螨和其他过敏原搅动起来,进入呼吸道而引起;二是昼夜温差大,使鼻黏膜受损;三是秋季花粉传播广泛,易引发。
△抑郁“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常给人一种凄凉悲伤的感觉,过于悲伤则易伤气,中医称“悲则气消”,日久使人意志消沉,免疫力低下,易产生抑郁,因此要注意情志养生。
一一养生行“5个三”:
七饮水汤粥三。如:
补水:三汤粥。橄榄酸梅汤生津止渴。秋咽干发热、大便干结多饮;珠玉二宝粥;这款粥的材料是薏米、鲜山药和柿饼霜。山药是性平味甘的食物,归脾肺经,有润燥补肺的作用。而薏米性凉味淡,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柿饼霜的功能也是润肺健脾;枸杞玉竹;滋补肺阴秋季饮食推荐一汤,即枸杞玉竹乌鸡汤。秋季往往肺火太盛,伤肝,吃点枸杞能补益肝肾。玉竹则是滋润肺阴生津的良药。秋天就有贴秋膘的习俗,贴秋膘不宜选择过于肥腻的食物,这时乌鸡就是个好选择,特别适合体虚老人和女性,滋补肺阴更好。
一一饮食:吃三蔬菜:三菜是什么。在立秋后,选择的三菜主要包括胡萝卜、白薯和秋葵。胡萝卜是一种常见的根茎类蔬菜,富含β-胡萝卜素,有助于提升视力和增强身体抵抗力。可以将胡萝卜切片,与其他蔬菜一起炒制,或者做成汤,既美味又营养。而白薯和红薯则是秋季的另一大亮点,含有丰富的淀粉和纤维素,能够提供持久的能量,适合在秋季食用。秋葵则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绿色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适合凉拌或炒食。将秋葵切段,搭配蒜末和辣椒清炒即成美味。
一一健脾祛湿荐三汤:处暑节气,虽然已经是初秋,但此时体内还存有湿气,养生的重点是祛湿补气。
△豇豆空心菜豆腐汤,既祛湿又补气。这个汤清热祛湿、健脾胃,很适合这个季节食用,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都可食用。
△苦瓜炒鸡蛋,滋养防。在这个交替的季节,既要祛湿,又要防燥,多吃冬瓜、苦瓜和丝瓜。苦瓜和丝瓜能起到很好的滋养润燥的作用。如,苦瓜炒鸡蛋。不过,苦瓜偏寒凉,不要吃太多或去苦后食用。
△冬瓜汆丸子,润燥利尿。冬瓜汆丸子也是一道很美味,同时也很适合这个季节的菜品。猪肉本身就具有润燥的作用,冬瓜很利尿,同时营养丰富,弥补因夏季天气炎热食欲下降而,营养摄入不足问题。
一一睡眠:注意三点△早卧早起——舒展肺气,中医提倡顺应自然节气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顺应阴精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可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一般来讲,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6点起床较为适宜。
△起慢——舒缓血压
处暑后,早晚天气逐渐变凉,起床时尽量不要太猛,而应躺在床上,活动一下四肢。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起床时遵循“三个半”原则,即醒后平躺半分钟,坐起后保持半分钟,把腿放在床沿坐半分钟,再下床活动。
△泡脚——活血解。秋季感到疲乏的话,可用红花、当归煎水,然后加些热水来泡脚,舒筋活血效果好,入睡前泡一下,能消除疲劳助睡眠。
一一处暑忌三习惯:
△短裤背心继续穿——刺激血管。出伏后,早晚比较凉快。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如果继续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 凉席还不撤——容易腹泻。入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唯足阳气,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怕冬天里寒邪侵袭。后背上的督脉有温阳的作用,因此,养护阳气就要让后背暖一暖。睡觉还铺着凉席的,是时候应该撤下来了。否则,受凉易导致局部酸疼、腹泻等问题。
△吃生冷食物——损伤脾胃。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恣意多吃了,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初秋时节,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热药膳有好处。
一一保健:三穴位;
秋燥引发的常见问题有鼻炎、感冒、咽喉炎、皮肤干燥、便秘等,可以通过按揉穴位来缓解。
△鼻炎——揉迎香穴、鼻通穴迎香穴与鼻通穴常被用来治疗各类鼻炎、感冒等问题,前者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后者位于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常按这两个穴位可缓解或预防打喷嚏、流涕等不适,尤其多.通鼻效果明显。
△咽喉炎——揉合谷穴、照海,算合谷穴、照海穴都是主治咽喉的穴位。合谷穴是双手虎口位置,可缓解咽喉肿痛。照海穴属足少阴肾经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同时可交替按揉列缺穴、太溪穴和天突穴,可增液润喉。
△便秘——揉天枢穴、太溪穴。肺和大肠相为表里,肺有余热可影响大肠,肠内有热耗损津液,便易导致大便干结、便秘等。天枢穴对治疗便秘有双向调节作用,便秘者可通便,腹泻者可止泻。太溪穴对减轻肠道功能失常也有良效。
一一处暑养生五禁忌:
△睡得少——建议多睡一小时。暑后入秋,燥热耗气伤阴,容易让人因气虚而出现四肢无力、神疲懒言。因此,处暑就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每天多睡一个小时,进入防秋乏的“备战”状态。
△腹部受寒——建议睡觉盖凉被。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寒气最容易穿透弥散。初秋虽然不冷,但昼夜温差开始变大,所以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注意胃部保暖,保护身体阳气。
△开窗少——建议让空气流通。初秋气温已经转凉,这时候应该确保室内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尽量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贴秋膘——应应是循序渐进。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是,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过量运动——建议进行轻缓运动。初秋后天气转凉,空调房宅了一个夏天,忍不住跑出去运动。适量运动本是好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但如果过量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是伤身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本该收敛阳气了,过量运动会耗阳气。
处暑势秋,人们的生活养生亦循天然秩序,应时应地应人应是而为,典典讲究,势示而工,悉心筹划,招招兑现,以生活,以生存,以生命,拥抱健康,亲吻寿宁幸福。(齐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