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之友 > 健康 > 正文

生活养生对同相一益康寿宁

2025-01-11 08:45:01 | 来源: 中廉导刊

古往今来,尤其是步入快车道,踏长新征路,人们在追求健康与长寿的道路上,确实存在许多看似矛盾却又值得深入探讨的养生观点。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讨论的养生矛盾点:

△饱与饥:一方面,过度饱食可能损伤脾胃,导致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过度节食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损害健康。注:养生格言中提到“吃饭八分饱,无病活到老”,建议适度控制饮食,减轻胃肠和内脏负担提高机体免疫力。

△荤与素:素食有助于健康,但过度素食可能导致蛋白质和营养素的不足;而适量摄入肉类可以提供必需的营养,但过度摄入则可能增加慢性疾病的风险。哪合理搭配荤素,以素为主,荤食为辅,确保营养均衡。

△动与静:常言道,久坐不动可能损害健康,而过度运动也可能导致身体损伤。由此科学建议,人的生话有动有静,适量运动,结合静态活动如冥想、深呼吸等助于身心健康。

△多睡与少寐:睡眠过多可能导致身体机能呆滞,而睡眠不足则影响健康和工作效率。由此科学建议,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睡眠或睡眠不足,确保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纵欲与禁欲:是说在人们的现实生中,过度放纵可能损害身体健康,而过度节制也可能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科学建议适度节制,保持健康的性生活,有助于身心健康。

△乐与悲:过度乐观可能导致忽视潜在风险,而过度悲观则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由此科学建议,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冷与热:如是说,冷水浴可能增强体质,而热水浴则有助于放松身心,两者似乎相反,但实则相辅相成。依科学建议,根据个人体质和习惯,合理选择冷水浴或热水浴,以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传统与现代:年轻人朋克养生与中年少女科学饮食的矛盾。是说年轻人通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熬夜、过度消费)追求健康,而中年少女则面临科学饮食与无法控制食欲之间的矛盾。由此科学建议,朋克养生不可取,中年少女应通过科学饮食和规律作息来改善生活方式。养生方式多样性与使用局限性的矛盾

△广与单:是说中医养生方法多样,但普通群众往往只了解和使用其中的一部分,导致养生效果不佳。由此科学建议。普及中医养生知识,提高群众对中医养生方法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古与今。现代生活养生的这些矛盾点反映了养生领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需要理性看待这些矛盾,结合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陷入极端或不科学的养生误区。

一一养生十原则。中医养生,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根据身体实际情况,对人体进行科学的调养。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近年来养生热潮兴起,其中诸多颠覆传统,夸大功效,误把养生等同于治病。大家因惧怕得病而刻意养生,求速成,把养生变成一种负担、束缚,偏移养生最本原追求目标,将古奉今总结提炼出以“和合”思想指导养生防病,强调人体的平衡与和谐,列举了“养生十原则”。贯彻落实养生真谛。

△健康靠自己,不是靠医生:在决定健康的四大因素中,个人的生活方式占60%,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治疗疾病。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来的更加的重要,很多疾病都是因为自己生活中没有注意而导致的。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好的作息和生活习惯,对于疾病的预防可以起到很不错的效果。生活方式是要靠自己的自律能力。

△重视养生,注意养生和工作的关系:现代社会的人们,面对紧张的工作,生活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往往疲于奔波。对于社会大环境,个人是无法改变的只能选择适应。在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精神、情志方面的和谐与平衡,加强自己道德修养,保持平和的心境。

△养生生活化,生活养生化:养生不要心存功利,养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在生活中细心呵护身心,一点点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其功效则要长期坚持才能显现。

△养生先养性∽道德修养、条畅情志。“尊道而贵德,性命双修”,修身养性的核心是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调摄情志古称之为“养性”。情绪达观,胸怀坦荡;修炼情绪,培养自控能力,拥有自愈能力;热爱生活、大度处世、宽以待人、与人为善。

△正确看待疾病、生命和死亡:论及疾病、生命,现实中往往包含痛苦、挫折和死亡。我们需要面对和接受这些事实,以更好地珍惜生命,认识到痛苦和死亡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命运,但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在逆境中寻求希望和乐观的态度,以良好生活习惯防微杜渐。

△保持四通,防微杜渐:出汗、呼吸、大小便。中医认好人体健康开“通”。“通”字来代表人体整体及各个部分正常运转的状态。以通为顺,防微杜渐治未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少生病。古代人称汗腺为鬼门,开鬼门就是发汗;称膀胱为净府,洁净府就是通小便;去菀陈,表示的是去除人体的糟粕,也就是通大便。炎炎夏日正是出出汗的季节,但是夏天很多人都长时间处于空调等“清凉”环境中,几乎不不出汗对健康不利。.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食疗所用的大部分食物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它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对于无病的健康人,可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精补是指通过调节情志、心理和精神状态来达到补益身体的目的。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心理和精神状态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饮食有节,谨和五味,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此出处于《黄帝内经》“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指长期饮食肥甘厚味食物所引起的病变。饮食定时、适量,食品多样,均衡膳食,防止偏食。饮食要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要以清淡为主,寒凉伤脾,宜温不凉。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出自《吕氏春秋》“流动的活水不会腐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蝼蛄,因为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身体不活动精气就不流通,精气不流通气血就会瘀积。因此,我们要长期坚持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保持健康和勃勃生机。

△夏无厌于日,冬不宜过暖:夏无厌于日,就是在提示我们需顺应四时阴阳消长。在夏天不要只是逃避太阳,夏天正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扶阳的好机会。冬不宜过暖,冬天过于温暖易汗出太过,导致腠理疏松,易感风寒;而冬季需要闭藏阳气,“无泄皮肤”,不让身体大量出汗使阳气外泄。

△愿大家树立科学正确的养生观念:饮食有节,以素为主。起居有序,以动为常。神志淡泊,以忍为尚。乐以奉献,薄于名利。防患未然,摄养为先。

一一悉执养生道法:坚持营养平衡与治未病的策略主要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即:

△治未病:预防疾病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采取措施。《黄帝内经》中提到“上医治未病”,强调预防疾病重要性。

△远离亚健康: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表现为身体疲劳、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等。识别并消除亚健康状态是保持健康关键。

△起居有常: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作息时间,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科学饮食:均衡的饮食是健康的基础。应摄入适量的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蛋白质,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

△动静有度:适量的体育活动和足够的休息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心灵养生:学会管理减轻压力,通过冥想、瑜伽或其他放松技巧维护心理健康。

△性福养生:健康的家庭关系和愉快的性生活对身心健康有积极影响。

△睡眠养生:保证充足的睡眠是恢复体力和提高免疫力关键。

△平衡置防:防字入手,坚持平衡基点上的讲标准,讲营养,讲科学,讲技艺,讲平衡,讲长远,以此化解矛盾,化解不安全因素,径走养生、平衡、健生之路,长期健康寿宁。

△循规守秩:准握营养平衡与治未病的观念,行四因守则与四五之典,在一物一餐,一日一月,一年数年的生活中,拓展生活规律、生存规范、生命寿宁康宁。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维持营养平衡并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心理健康,是全面提升个人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亦是健康人生与征到唯一健康之矢。(齐结存)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