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话说青团
悉赏古今咏青团诗:
△元代 柯九思:“俯视九万里,元气青团团。”“别来知几时?弱水如平滩。”
△宋代 董嗣杲:“屈曲阑干月半规,藕花香淡水漪漪。”“分明一夜文姬梦,只有青团扇子知。”
△明代 张岱:“青团薄薄浑成碧,糯香秾透入玉肌。”
△清代 吴伟业:“穆青盈窠俨千寻,散有香氛更远离。”
△唐代 白居易:“青团未受锅中火,芝麻拔穗出卓菁。”“红泪渐蹡,青红碎玉带只当。嗟我风流,腰支鼓吹处,杂行糯香。” 又“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
△无名氏:“清明食青团,稀奇甘美绝。香甜糯米馅,绿色润口液。油光蒙麻线,雅致别生拙。春日踏青趣,青团品佳节。”
△展卫芳:“捣艾成浆粉做团,江南美食已千年。揉来翡翠十分绿,蒸出珍珠一屉圆。滋味舌尖真软糯,情怀浙里最甜鲜。玉盘春酒遥相忆,烟雨明州红杏天。”
△袁枚:“捣青草为汁,和粉做成团,色如碧玉。”
△这诗句从不同的角度和风格描绘了青团的外观、口感和制作过程,展现青团这一传统美食独特魅力。
悉史识寓意。清明节话青团寓意。清明节吃青团的寓意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即:
△纪念先人:清明节是祭祀先人的重要时刻,青团作为祭祀用品之一,寓意着对先人的缅怀和敬意。人们会在这一天亲手制作青团,供奉给先人,以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团团圆圆:青团寓意着团圆,因为“青”和“团”都象征着聚集和团结。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人会聚在一起制作和品尝青团,寓意着家庭的团聚和和睦。
△健康好运:青团由糯米粉和青艾汁等原料制作而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适量食用能够滋补身体、增强体力,寓意着健康和长寿。
△珍惜生命:青团寓意着生命的旺盛和活力,因为它的颜色是绿色,代表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在这个时节,人们会通过吃青团来表达对生命珍视和尊重,希望自己和家人健康、长寿。
△这寓意使得清明节吃青团成为一种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悉悉由来知,共识季意:清明吃青团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就其由来而言主要有这么几种。诸如,0春秋时期说:青团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与介子推的故事有关。介子推隐居绵山,晋文公为逼其出山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死不出,晋文公为寄哀思下令禁火、寒食,青团成为寒食节的代表食品之一。0唐代说:唐代时,寒食节定在清明节前两日,每逢清明,江南人家几乎都要蒸青团用于祭祀祖先,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太平天国时期说:传说在太平天国时期,李秀成麾下的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农民巧妙地将艾草汁揉入糯米粉中,制作成青团,成功躲过清兵的检查,为陈太平送去食物。陈太平吃后感觉香甜软糯,且成功逃脱。此后,李秀成下令太平军学会制作青团,以备不时之需。这一习俗也因此得以流传至今。0寓意团圆:青团的名字寓意着团圆,象征着家庭的和睦与思念之情。缅怀先人:清明节是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吃青团也表达了对先人的深深敬意与怀念。0青团是春季独有的应季美食,以野外生长的浆麦草(或艾草)为原料,经过精心制作而成。其独特的口感和季节性,使得清明节吃青团成为了一种别样的享受。综上所述,清明吃青团这一习俗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寓意着人们对团圆、缅怀先人和应季享受的美好追求。
悉做工之意。即:
加工制艺。材料准备。依秩序选主料,嫩艾草/鼠曲草200克、糯米粉300克、粘米粉100克(防粘牙) ; 选馅料,传统豆沙/枣泥,现代可咸可甜(如蛋黄肉松、马兰头香干); 配 辅料,碱水(去涩)、食用油、粽叶/柳叶(垫底增香)。 依艺依技将 嫩艾草洗净,沸水加小苏打焯1分钟,捞出冷水浸泡去涩。挤干水分,加少量水打成草泥(或捣碎滤汁)。 和面成团时,将 糯米粉+粘米粉混合,趁热倒入艾草泥揉匀(可加少量糖或碱水调节色泽)。 面团揉至光滑不粘手,盖布醒15分钟。 包制与蒸煮 , 分剂子擀皮,包入馅料收口搓圆,底部垫粽叶防粘。 水沸后上锅蒸8-10分钟,出锅刷层熟油锁色防干。 注:关键细节 去涩秘诀:焯水时加碱或小苏打,保留翠绿色。 口感平衡:糯米粉与粘米粉比例3:1,软糯不塌。不过现随着时间演变健康改良,低糖、无麸质版本流行,馅料加入笋丁、荠菜等时令野菜,都可尝试动手做 。
另附寒食节起源 。清明节前身是周代的寒食节,古人禁火三日,只吃冷食;青团雏形为方便储存,用野菜汁混合米面制成“冷团子”,成为寒食节主食。古人认为艾草可驱邪避疫,春季采嫩艾制团,既应季又寄托祈福之意。青色代表春天复苏,团形寓意圆满,祭祖时供奉青团,象征阴阳两界和谐。地域演变唐宋时期逐渐与清明节融合,江南称“青团”,客家称“艾粄”,北方多用鼠曲草制“清明果”。
宋代《吴门竹枝词》记载“清明时节吃青团”,成为江南标志性风俗。渊远地域文化的融合,清明菜团子在不同地区演变出多样形态:江南称青团、清明团子,四川叫清明菜粑粑,贵州称清明粑,客家地区叫艾粄,宁波等地保留三角造型(象征移民融合)。原料多用艾草、棉青、浆麦草等当季植物体现“不时不食”农耕智慧。
识用青团食意。清明节加工与选用青团的十大注意。清明节吃青团是一种传统的饮食习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加工与选用青团十大注意事项必须遵循。即: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优先在超市、商场等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正规店铺购买青团,避免在无证摊贩处选购。
△查看产品标识:购买时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标签信息是否齐全,包括生产厂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SC”标识)、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及贮存条件。
△注意馅料新鲜:自制青团时,馅料应现做现用,不要存放时间过长,以免滋生霉菌或发生腐败变质。
△合理储存青团:即食青团应尽快食用,常温下保存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且要放置在阴凉通风处。
△低温贮存方法:如果需要长期储存青团,应放入保鲜袋并扎紧袋口再放入冰箱冷藏,用蒸锅加热后食用前要注意控制好加热时间。
△避免使用人工色素:选购青团时,选择使用天然植物汁液着色的产品,避免购买使用人工色素染色的青团。
△注意青团的颜色:挑选青团时,以清香味浓郁、颜色自然油绿为好,发青、发黑或颜色过于艳丽的青团不建议购买。
△提倡使用公筷:享用青团时,使用公筷公勺,鼓励分餐,珍惜食物,避免浪费。
△食品安全五要点:加工食材时,应遵循世卫组织(WHO)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点”,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选择适合的青团类型:根据个人需求,选择适合的青团类型,如传统甜馅、咸馅或创新风味如水果、乳酸菌等。
△曲典注意事项可以帮助在清明节期间安全健康地享用青团。
共识选用矩约。清明节选用青团不适应时机与不适食用的十种情况。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食用青团的习惯时期。青团通常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制成,有时会加入豆沙或其他馅料。虽然青团是清明节的传统食品,但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适合食用。不适合食用青团的十种情况包括:
△未加热食用:青团未经加热,糯米成分可能反生难以消化。
△消化功能较弱者:老年人和小孩的消化功能较弱,难以处理糯米成分。
△胰腺炎和胃炎患者:青团中的糯米可能刺激胰腺炎和胃炎的复发或恶化。
△糖尿病患者:青团含糖量较高,食用可能加重糖尿病病情。
胆囊炎和胆结石患者:糯米食品可加重胆囊负担引起不适。
△过敏体质者:对艾草或其他成分过敏的人应避免食用。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如胃溃疡患者,青团的高糖和难消化特性可能加重病情。
孕妇:由于糯米食品难以消化,孕妇应避免食用。
△肠胃敏感者:普通人如肠胃敏感,食用未与配菜同吃可能消化不良。
△在冷藏后:青团冷藏后糯米反生,对消化系统不利。
青团虽然是清明节的传统食品,但选择合适的时机和人群食用非常重要,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青团传统承续,历史您久,文化文明彰显,选之悉史,做之近文,食之循规,用之有道。道是道非常道,品之品古之典,己己如意,息息如生,古今合合,同承传统,同扬双文,同心同德,同向未来。(齐结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