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渊源 习俗铭铭
健康生活,度清明时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一首描述清明时节的七律绝句诗,表达健康生活与节日情感的结合:清明时节雨纷纷, 思亲怀古意悠悠。 健康生活心欢喜, 岁月静好乐悠悠。这首诗通过清明时节的常见景象——“雨纷纷”,引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历史的缅怀,进而表达通过保持健康生活状态,心中获得的喜悦和平静。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仅缅怀先人,也倡导珍惜当下,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渊源清明。中国传统时节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表示季春时节正式开始。
史史铭铭。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悉悉习俗。春暖花开清明节的习俗包括:
△扫墓祭祖。清明节的核心习俗便是扫墓祭祖,又称上坟。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香烛冥币等祭品,前往先人墓地,清理杂草、修缮墓碑,摆放供品,点燃香烛,焚烧纸钱,有的还举行献花、植树等仪式。
△踏青。清明时节,春暖花开,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游览郊野、登山赏景、野餐嬉戏,享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美丽。踏青习俗源于古时的春游活动,象征与大自然的亲近和生命的活力。
△蹴鞠。蹴鞠即古代足球运动,清明时节人们常举行蹴鞠游戏,或观赏专业表演。蹴鞠在清明节中的出现,反映了古人借体育活动调节情绪,寓娱乐于哀思之中,同时也是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的表现。
△插柳。清明时,人们有在门楣、屋檐或墓地周围插柳枝的习俗,有时还会编成柳帽佩戴。柳树生命力旺盛,插柳寓意祛病辟邪、护佑平安。此外,柳与“留”谐音,也有挽留春光、留住亲人的美好寓意。
△放风筝。清明时节,人们放飞风筝,或观赏大型风筝表演,风筝样式各异,色彩斑斓。放风筝寓意着将忧愁、疾病随风带走,带来好运。同时,风筝的高飞象征着生命的升华与精神的超越,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射柳。射柳是一种古代竞技游戏,参与者骑马挽弓,将柳枝射断,以展现骑射技艺。射柳习俗展示了古代武备文化,也是清明时节男子展示力量与技巧的娱乐活动,具有一定的军事训练性质。
△蚕花会。部分地区,尤其是丝绸产地,会在清明节前后举办蚕花会,祈求蚕桑丰收,活动包括祭蚕神、舞蚕龙、扎蚕花等。蚕花会体现了农耕社会对蚕桑业的重视,以及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农事信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荡秋千。清明节期间,人们在户外搭建秋千,男女老少皆可参与,荡起秋千,欢声笑语。荡秋千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也蕴含着驱邪避疫、强身健体的寓意,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青春的飞扬。
△拔河(牵钩、钩强)。清明节时,人们举行拔河比赛,两队分立绳两端,奋力拉扯,以决胜负。拔河象征团结协作与力量对抗,既是锻炼身体、增强团队精神的集体活动,也是节日欢庆、增进社区凝聚力的有效方式。
△饮食。江南及部分南方地区,清明时节家家户户制作并食用青团。青团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掺入艾草汁或麦青汁等绿色天然色素,使团子呈现出翠绿的颜色。馅料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豆沙、芝麻、咸蛋黄等,外皮软糯,内馅甜润。
期期十食。清明养生十种食物品品。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清明时期饮食方面,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是,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适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予以避免。"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而人在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清明时期还适合进食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食品温胃祛湿,也适宜多吃。另外,清明节气中,不宜进食笋、鸡等,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例如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有好处。清明时节,不宜做运动量太大的活动。较少活动的人群,做运动需要量力而行,不应过大。老年人活动时心率控制在105次/分钟以内,呼吸控制在24次/分钟以内,中青年因人而异适当放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明节是踏青扫墓、追悼先人、悲痛伤感的祭祀节日。在凭吊先人的同时,应该注意自己的健康。清明节是对亲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是一次宣泄哀伤的机会,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同时也利于心理健康。但是在这段时期,对于失去至亲的人,清明节很容易触景伤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特别是老年人在扫墓时,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大家悲伤、抑郁的情绪,不宜持续得过久。这段时期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高发期。有此类疾病的患者不宜过度伤心,要注意情绪的调节,需要找亲人、朋友陪伴,缓解负面情绪影响。 清明养生吃这么十食品。即:
△螺蛳。田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市场买回的田螺要放养三天,在盆中滴上几滴麻油或菜油,让田螺排尽肠腔内的泥质污物,每天换水几次,用刷子刷净、绞去尾部,焯水后高温加热、炒熟、焖透。
△虾。“三月黄鱼四月虾,五月三黎焖苦瓜。”关于清明虾,曾经有诗这样描述:“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说的正是清明春雨淅沥,河鲜生长让人垂涎的景象。现在“清明虾”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雨水足,新虾未“散春”,运气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虾肚里有虾籽。
△河蚌。据说和螺蛳一样,清明前后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老扬州常见的做法是河蚌烧豆腐、咸肉烧河蚌,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都说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因为清明前水中的蚂蟥、微生物还未频繁活动,因而这个时候的河蚌最干净,肉质也最肥厚,特别脆嫩可口。
△菠菜。春天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春季因肝阴不足所致的高血压、头晕、糖尿病、贫血等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哈佛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吃2―4次菠菜的中老年人,可降低患视网膜退化的危险。贫血者可取菠菜100克煮汤。视力模糊者可取鲜菠菜、羊肝各500克,将水烧沸后入羊肝,稍滚后下菠菜,并加适量盐、麻油、味精,熟后即可。
△马兰头。每到清明时节,马兰头特殊的香味最为吸引人。许多野菜都是春天长成,最嫩时也是在春天,像马兰头一旦过了清明,就会逐渐变老,嚼不动了,因此这几天是最适合吃马兰头的。马兰头的制作最为简单,只要和豆腐干干拌后点上香油即可。马兰头性味辛凉、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效,适合春季养生食用,不但能补充维生素,缓解春困,对初春常见咽喉肿痛非常有效。
△蕨菜。又名吉祥菜、龙爪菜。每当冰雪消融、春回大地的季节,正是采蕨的黄金季节。蕨菜吃起来清脆细嫩,滑润无筋,味道馨香。家常可炝、炒、打卤下面条、做成包子馅等,吃法极多。蕨菜营养丰富,有提神、去油腻、助消化的作用,因此,人们称蕨菜是“山野菜之王”,“雪果山珍”。鲜的蕨菜带有较重的苦涩味。食用前需要经沸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如果少了这个步骤,蕨菜入口就比较苦了。制作得当的新鲜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作料,便是一道难得的上乘酒菜。一种比较流行的吃法是炒肉丝。
△五谷。清明时节养生要都吃谷类食物,如燕麦、荞麦、扁豆、薏米、花生、黄豆、咖啡豆、葵花籽等。这些又是种子植物,营养十分丰富,尤其是在清明养生可多吃五谷汤,随意用自己喜欢的五谷搭配熬汤,或者煮粥都可以。谷类食物可以养肝、除烦、祛湿、和胃、润肠、补虚、增强抵抗力。
△银耳。是平民补品,但是却能够和人参、燕窝等媲美,是女性的最佳养颜食品。银耳常用来煮甜汤,是不可多得的利水渗湿、养血滋阴、补脑提神、美容嫩肤、补肾强精的保健药物。而且女性月经不调、大便秘结都可以食用银耳汤。
△山药。山药在中医上有极好的赞誉,因为山药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持血管具有弹性,避免动脉硬化,同时多吃山药可以避免脂肪沉积,减少引起肥胖的原因。另外,在山药中有一种物质叫做多巴胺,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韭菜。有“洗肠草”之称,它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能增进胃肠蠕动,可有效预防习惯性便秘和肠癌。清明时分,正值春蔬飘香的时节,人体经历了漫漫冬季的滋养,此时正应摄入一些当季的鲜嫩青绿色蔬菜,在让肠胃休息的同时,还可借其纤维素来加速体内油脂与毒素的排出,促进新陈代谢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减肥食物。另外,韭菜因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挥发性精油与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杀菌作用明显,清明时节食韭有助阳,促生发的效果,还有杀菌消炎、促食欲、降血脂的作用。
注意项项。健康生活清明生活养生十项注意。清明节气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气候变化较大的时期,适当的养生习惯可以帮助调节身体,保持健康。清明节气养生十项注意事项包括:
△适宜穿衣:清明节气气温变化较大,早晚温差明显,应注意随时增减衣物,实行“春捂”,防止感冒。
△心情舒畅: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重要时节,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悲伤或情绪波动过大。
△饮食清补: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时令蔬菜和新鲜水果,如白菜、萝卜、芋头等,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调顺肝气:春季与肝相应,养生时应注重调养肝脏,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酸食:春天肝阳旺盛,不宜多食用酸性食物,如海鱼等以免引发肝气亢盛。
△避免油腻:饮食应避免油腻,多吃温胃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菠菜、荠菜等。
△踏青活动: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踏青、慢跑等,这有助于体内阳气生发,但应避免过度劳累。
△防潮防病:春季多雨潮湿,应加强对身体保暖和防潮措施,预防风湿等疾病。
△早起早睡: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以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
△预防过敏:春季花粉和飞絮较多,有过敏史的人群应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
△这具体养生措施,可以帮助人们在清明节气中保持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
感悟清明的选诗吟:
人生在世重天伦,孝字当先敬长尊。难忘劬劳抚育苦,常思仁爱惠泽恩。清明临近归家燕,细雨来时祭祖亲。浊酒一壶花溅泪,梦中几度杏花春。
又忆童年野菜香,门前石巷记心房。身如孤雁塞关远,心似浮云日月长。故土难离思祖脉,乡音不改念爹娘。亲情至死难相忘,叶落归根梦断肠。
春来冬去又生机,一缕乡愁梦醒时。细雨滴滴润万物,杏花朵朵绽千枝。填诗作赋诉离苦,泼墨挥毫寄爱思。情系家园承祖脉,清明伤感泪湿衣。
少小锤磨在故乡,而今梦绕荡心房。常思家舍衣食苦,更念田园麦谷香。易水河边观胜景,狼牙山下赏芬芳。脱贫致富乡邻乐,满目新颜赞小康。
往事如烟酒醉心。梦中长夜又一春,任由清泪湿衣冷。最怕相思凝雪魂,多少乡愁谁与共,几分惆怅我独存。不同日月争辉色,离苦愁别寄故人。(齐结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