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无小事,绿色发展新风尚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中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垃圾分类无小事,它连着文明,牵着民生;绿色发展新风尚,既是生态文明基础,更是美好生活期盼。
宣扬环境保护意识,夯实垃圾分类底层逻辑。尊重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垃圾分类是当下制约环保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之一,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至垃圾分类中,推动垃圾资源化迫在眉睫。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的我们,更要发挥自身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以身作则带动身边人变废为宝,主动参与到广泛引导宣传工作中,寓教于乐创新传播方式,用心用情让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更多居民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把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
坚定以人为本原则,激发垃圾分类全民参与。垃圾分类这件“小事”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映照,作为一项全民活动,只有始终围绕以人为本,汇聚群众服务力量,全民投身其中、当好主角,才能让常态化垃圾分类融入日常生活,推动绿色发展方式深入人心。要坚决抵制面子工程、形势主义,发挥基层干部主观能动性,以垃圾分类带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有时效、出实绩,以绣花功夫在源头投放、中端运输、后端处理等环节做实人性化举措,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探索高效管理方式,带动群众变“随手扔”为“随手分”,逐步营造人人宣传、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
用好科技创新手段,助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作为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垃圾分类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而数字化将极大帮助垃圾分类工作化繁为简。伴随着数字化变革浪潮,青年干部更应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发扬创新意识、用好科技手段,推动人员角色化、设施可视化、痕迹数字化,采用加装智能监控设备、建立可追溯信息化系统、做好垃圾分类实效日常管理等举措,使科技赋能垃圾分类精细化管控水平,满足垃圾分类智能化需求,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到末端实现资源化再利用。(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