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筑牢发展底色 勾勒时代“生态荣光”
执绿色之笔,创发展之机。“杀鸡取卵”式的攫取是自取灭亡,“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永远不得长久。生态文明建设便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不给后人留遗憾而是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虽然人类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规律,始终贯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唯有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
觅共存之道,沃自然之本。“生态可载文明之舟,亦可覆舟。人类的文明从砍倒第一棵树开始,到砍倒最后一棵树结束。”在文明进步过程中,“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既满足当代人发展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呢?幸而许多人意识到代际公正问题并提出新发展模式,例如:支付宝蚂蚁森林推出“生态脱贫模式”,每个支付宝用户在手机上养成一棵树,这些组织或企业便种下一棵真树,既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又能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从而实现当地群众致富。
筑复兴之梦,甄中华之光。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刻阐明了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呼吁全世界共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自古道:“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我们应该秉持着希望和信念,跟随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导,坚定不移的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建设新时代文明的新篇章。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勾勒高质量发展宏图,绿色是永恒不变的主色调,唯有千千万万颗热爱自然、守护生态的美丽心灵的共筑,才能实现文明的永续发展。(庄智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