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讲到“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其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我们要从各方面全方位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使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丽生态需要,从而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生态文明建设,应汇聚合力保护生态多样性,为生态环境不断“造血”。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科考队、科研机构、以及各大高校纷纷开展生物多样性系统调查和生态科普等工作,为壮大野生动植物种群和丰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未来,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天然课堂优势,加强合作交流,利用数字化载体,以保护生态多样性为目标,为大自然输送新鲜“血液”。
生态文明建设,需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为生态环境不断“补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的生态补偿加快推进逐步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补偿的的良性局面。 “艰难方显勇毅,磨练始得玉成。”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也同样需要久久为功,我们要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创新生态补偿的方式和手段,加大投资,加强管理,从而有效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污染治理扩大环境容量,为生态环境不断“止血”。大气、海洋、土地都有其承受污染的最高限制,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最大容量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大自然的正常功能也会无法发挥。“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浙江全面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加大投资新建管网优化污水管控;开展源头替代工作,减少危废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启动固废处置项目,进行资源化利用推进全域降废物......这些都体现了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坚守“绿色底线”的决心和态度。只有继续加强污染防治,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问题,让他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周边环境改善带来的福利,才能形成“人人有责”的良性循环,开启“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美丽篇章。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航道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要坚持不懈地集聚合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做好污染防治攻坚克难,让生态文明建设的航船不断劈波逐浪,行稳致远,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得以实现。(柯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