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千万工程”激活生态共富春水
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周年。二十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千万工程”的概念不断迭代升级,通过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将山水颜值转化为发展产值,激活了生态共富的“一池春水”。
引美丽生态活水,在“绿水青山”中厚植乡村振兴绿色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千万工程”聚焦改善乡村环境风貌,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让一个个“脏乱差”摇身变为“绿富美”。义乌李祖村通过改善人居环境,从没有希望的水牛角村跃升为欣欣向荣的全国文明村;安吉余村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从卖石头向卖风景华丽转身。浙江各地都“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真正展现了“诗画江南”的魅力风采。
培产业发展沃土,在“物阜民丰”中铺陈乡村振兴经济亮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为“千万工程”颁奖时评价道:“这一极度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生态建设不仅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还能推动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浙江慈溪,双湖村借助“三山两湖”的地理优势与古村落文化,将农文融合打造旅游胜地;倡隆村利用改造后的“楝树下”艺术村落,汇集了梦想厨房、创意民宿等新兴业态带动经济发展。“千万工程”以生态保护低成本激活了乡村振兴大能量,将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生态效应转化为富民效应。
育精神富裕枝叶,在“春风化雨”中增添乡村振兴文化暖色。管子云:“君子使物,不为物使。”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既要“面子”,更要“里子”。“千万工程”以生态起步,其影响却不止于生态,在改变乡村面貌的同时,也注重精神文化环境的改善。利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让乡村留下记忆,让人民记住乡愁,焕发“千村千面”的勃勃生机。在丽水古堰画乡,古镇水乡于桨声帆影中诉说历史的遗韵;在绍兴乌镇,青砖灰瓦于碧波荡漾中传递江南的风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国乡村不断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裕,在现代化先行中做到文化先行,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更为强大的说服力与感召力。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二十年来“千万工程”惠及“万千群众”、造就“万千风景”,时序更替中始终不变的是生态二字的分量。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千万工程”推动一个个乡村实现“内外兼修”的蝶变,在存入绿水青山的同时取出了金山银山,绘就了一幅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陈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