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努力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美好的生态环境来满足人民的安居乐业需求。乡村振兴是多方面的振兴,而乡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更是重中之重,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来促进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是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产品转化为产业价值。依托资源环境优势来发展乡村特色生态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根本,抓住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是重中之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农业向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发展;推动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民宿经济等旅游业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旅游转化。同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产业化,利用乡村的良好生态环境,积极发展康养产业、有机食品等,利用生物资源多样丰富的禀赋发展水果、药材种植加工产业等。
生态保护依靠于新型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生态保护的开展,关键都是人,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人才支撑。一方面,农村工作离不开农民群众的主动参与,离不开村民组织的积极协作,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针对实践中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在基层落实难度较大、执行效果欠佳等问题,通过发动村干部、乡贤等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形成乡村生态领域的公序良俗和村规民约,发挥村规民约的共同约束作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农民知识”项目和“科技促进”战略,在农村基础教育增加投资的同时,依托农民夜谈会、文化阅览室等的作用,加强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生态建设反哺于乡村文明。文化振兴既是任务也是保障,复兴乡村文明就是要把“乡愁”切实落实,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必须加大力度提高乡村精神文明程度,构建具有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乡村新型文化体系,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培训,支持培养基层文化骨干、传承发扬非遗传承人。整合城市和乡村文化资源,使城市的丰富文化资源辐射乡村,实现城市反哺农村的目的,努力实现以文化振兴推动生态保护,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生态思想引领着乡村振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的党委政府必须真正把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树立不断改造提升的政治担当。关键要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做到“一名书记就是一个榜样、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营造干事创业的合力,聚力推进乡村振兴。(舜岙村 孙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