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反腐倡廉 > 反腐倡廉 > 正文

以“澄清正名”实现“激浊扬清”

2023-05-26 11:16:43 | 来源: 中廉导刊

为切实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体现组织澄清是非、保护干部的鲜明态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黑龙江省纪委监委日前通报8起澄清正名典型案例。(半月谈)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常有干部说,只要干事总会出错,多干多错不如少干少错,或者干脆不干不错,直接躺平。这种论调一方面是部分干部为自己的懒政怠政找借口,而另一方面,则确实存在一种思想包袱:工作干好了大家受益,干不好个人担责,还要担心遭受恶意举报、诬告陷害,要是一不留神成为“被调查对象”,不论清白与否,都要受人指摘、抬不起头。

如何卸下干部的这些心理包袱、打消他们的心理疑虑?常态化澄清正名是一项创新尝试。不论是大东区为32名干部澄清正名,还是此前山东省德州市纪委监委通报7起澄清正名典型案例,亦或是2022年武汉市为1520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都是在以事实为依据的基础上,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将被调查人的清白公之于众。

澄清正名释放了祛邪扶正、激浊扬清的强烈信号,保护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维护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这固然值得点赞。但我们也应看到,一次澄清就意味着一次误查,即使澄清正名,依旧会对当事人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澄清正名应当是一种补充手段、一个次优解。如何区分清楚诬告陷害和正常举报、如何让失实检举控告越来越少、如何从根源上保护起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才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最优解。

相比于诬告陷害,错告、误告等行为虽然没有主观恶意,但同样对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而所有的不实举报,不论是否主观,也都在无形中加大了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压力,不仅不利于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更容易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影响整体的政治生态。

要从源头入手,规范检举控告秩序,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一方面,相关部门要把好筛选研判关口,精准区分不实举报和诬告陷害行为,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对明确认定为诬告陷害的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另一方面,要通过廉政宣传、报刊杂志、新媒体平台等做好教育引导,引导群众正确履行监督权利,做到客观真实、依规依法反映问题。真正做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实干者撑腰、为做事人鼓劲,让敢闯敢试敢干成为基层一线的普遍共识。(周伯熊 中共深泽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