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纪为“尺”,提升党员干部“新底色”
党纪学习教育已进入“收官阶段”,越临近尾声,越要“收官”不“收势”。广大党员干部当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以履职担当的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自身政治免疫力,使铁的纪律转化为自身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注重成果转换,增强“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真正把合格干部的标尺“立起来”。我们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成果转化”,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效果”,用“科学方法”来指导“现实实践”,切实将“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用“方法论”推进工作“更上一层楼”,进而助推“改革破冰”,让党纪学习教育的任务真正“落地生根”。在党纪学习教育中,要将《条例》作为“枕边书”,常学常新,补好“精神之钙”,打牢“思想桩”,念好“紧箍咒”,加强“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及时把自己“摆进去”,对照案例“深入学”,将合格党员标尺“立起来”,才能拴牢“廉洁绳”。
永葆纯洁底色,增强“慎独慎微、常省常醒”的纪律定力,把踏实为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对党员干部来说,纪律是“紧箍咒”,更是“安全带”。在工作岗位上,用“严”的标准和“铁”的纪律来约束自己,做到自律,才能防止“走入深渊”。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换言之,党要管党,靠的就是严明纪律。只有把纪律挺起来、立起来、严起来,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波涛汹涌”的国际形势,改革攻坚难的现实形式,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纯洁底色”,增强“斗争本领”,慎独慎微、常谨常慎,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乡村振兴、改革破冰、招商引资、基层治理等具体实践中历练自己,将“党纪”作为“行为标尺”,对照“案中人”“卷中事”,查摆自己,警醒自我,淬炼自我,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勇于亮剑”“旗帜鲜明”,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
锤炼优良作风,增强“非淡泊无以明志”的道德定力,把一心为民的旗帜“树起来”。所谓道德定力,既是一种坚定地信念,也是一种严以修身的德行,更是一心走群众路线的“为民情怀”。只有心中的旗帜“永不倒”,才能在风浪考验面前“劈波斩棘”,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在迎接各种严峻挑战的过程中,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才是增强道德定力的根本所在。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干部要绷紧自律之弦,增强道德定力,锤炼优良作风,在干事、创业、决策时,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让群众看到党员干部作风的新改进、面貌的新变化。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发扬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将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心中“戒尺”,感悟“为民情怀”,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田间地头”找“民间高手”,在一言一语间梳理、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让党纪学习教育成效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强化使命担当,增强“不改其心、不移其志”的抵腐定力,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起来”。纪律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也是干事创业的“通行证”,我们要切实的增强抵腐定力,强化使命担当。党纪学习教育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要学习理论,还要旧事论新,将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面对各类风险挑战,各种疑难杂症,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增强抵腐定力,在遵规守纪中创造性地将问题化解到位,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以纪为“尺”,提升党员干部“新底色”。(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