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握八项规定“戒尺”校准作风建设“航标”
《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决定于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底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一举措是对过往作风建设经验的回溯,更是面向未来的深沉思索,彰显出我们党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变革的坚定信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深学细悟,夯实作风建设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领悟精神是作风建设的基石。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学深悟透。从“舌尖上的浪费”到“会所中的歪风”,从违规收礼到违规公款吃喝,一系列问题的整治彰显了八项规定的针对性和必要性。2024年查处的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违规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3类问题,分别占当年查处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总数的49.2%、22.7%、14.9%,这些数据警示我们作风问题的顽固性。通过集中研讨,在思维碰撞中深化理解;借助个人自学,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认识;开展专题辅导,在专业引领下把握精髓。以正反案例为镜,进行警示教育,从正面典型中汲取力量,从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训,让规定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转化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行动自觉,始终对党忠诚,对人民深情。
精准查摆,找准作风问题关键靶心。查摆问题是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精准定位才能有的放矢。各级党组织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地“体检”。聚焦“四风”问题的苗头倾向,哪怕是细微的隐患,都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比如,一些地方出现的“不吃公款吃老板”“隔空收礼”等隐形变异问题,看似隐蔽,实则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排查制度执行和监督中的漏洞,对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都不放过。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以真诚的态度听取批评建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面自身问题。深挖问题根源,不回避、不遮掩,从思想深处、制度层面、工作流程等多维度查找原因,为后续整改提供精准的方向,确保学习教育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强力整改,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实效。整改落实是作风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针对查摆出的问题,要制定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逐一得到解决。对于一些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如违规发放津补贴等,要以雷厉风行的作风立行立改,让群众迅速看到变化。需要长期整改的,要制定阶段性目标,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恒心,一抓到底。在整改过程中注重建章立制,将整改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对整改不力的严肃问责,以强有力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持之以恒,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短期的要求,而是长期坚守的准则,是我们党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足功夫。一方面,保持对作风问题的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另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让遵规守纪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让优良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鲜明标识。通过定期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打造廉政文化阵地等方式,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人心。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作新时代的“铁规矩”。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党的作风建设必将迎来海晏河清的新气象,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磅礴力量。(赵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