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筑牢基层作风建设基石
自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作风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坚强保障。作风硬则事业兴,事业兴则民心聚。当前,基层工作面临诸多新形势新课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需站稳人民立场,在田间地头锤炼作风、狠抓落实,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火热实践。
锚定作风航向,精准识别“勇担当者”。担当作为,既是检验党员干部履职成效的试金石,更是衡量工作作风的重要标杆。评判作风优劣,核心在于一个“实”字。作风扎实的干部,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始终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工作落实;作风漂浮的干部,或本领恐慌而难有作为或贪图安逸而不愿作为或畏首畏尾而不敢作为,甚至人为设置障碍阻碍事业发展。这个“实”字,既考验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洞察力,更检验党员干部的作风成色,有助于将干部配置到合适岗位施展才能,更能营造“人人勇挑担,个个善攻坚”的干事创业氛围,彰显精神气质。每名党员干部的作风都是党的作风的直观映射,而党的作风更是连接党群关系的纽带、反映人心向背的晴雨表。
筑牢信仰之基,清晰锚定“服务谁”。服务对象是基层党员干部必须答好的“必答题”。为群众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这是基层工作者的初心使命,更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动力源泉。一方面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堤坝。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头,将解民忧、纾民困作为行动指南。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常怀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常思履职尽责的担当之责,做到慎独慎微慎行。另一方面要始终牢记群众期盼就是奋斗方向,从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入手,从制约发展的瓶颈难题突破,让工作作风经得起群众检验,争做群众信赖的实干先锋。
明晰工作导向,精准聚焦“做什么”。工作重点,是方向指引,更是基层干部的“行动指南”。无论形势如何演变,服务群众的根本宗旨始终不能动摇。小至群众的家长里短、生活起居,大至产业规划、生态治理,哪里有民生需求,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不因事务琐碎而敷衍塞责,不因困难重重而退缩回避,要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在攻坚克难中彰显担当,切实做到“一诺千金、说到做到”,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回应群众期盼。不做推诿扯皮的旁观者,争当服务群众的急先锋。
春潮涌动启新程,奋楫扬帆正当时。优良作风是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坚实保障,作风过硬方能担当作为、善作善成。基层党员干部既要加强自我锤炼,也要通过专题培训、实践历练、能力提升,全方位增强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硬本领,以扎实作风绘就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邹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