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促旅 以旅彰文
登泰山观云海玉盘,临西湖赏断桥残雪。近年来,收入水平的提升,令大众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旅游产业趁势而起,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此同时,大众对旅游产业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走马观花的“打卡”模式已成过去式。对此,我国政府提出加快“文旅融合”,希望“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令文、旅两大产业均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为旅游产品填充“灵魂”。昔日,受诸多条件影响,我国游客可选择的旅游产品较少,人们“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只求在风景名胜前留念即可。如今,国内各地纷纷开辟景区,出境旅游方兴未艾,游客可选范国大大扩展。旅游产品若固守不变,必然导致游客流失。而且,在人们旅游越来越注重文化体验的趋势下,旅游产品要想吸引游人,需要深挖地方文化。“印象·刘三姐”倚桂林山水展现文化底蕴内涵,“宋城千古情”为杭州风光增添传奇色调。文化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内涵,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将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可以为旅游产品带来“不一样”的灵魂,吸引游人纷至沓来。
文旅融合,令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多年来,我国一直宣传号召传承传统文化,但响应者寥寥无几,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无人,濒临失传。这些问题产生的一大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缺乏变现能力,传承人收入有限。而今,我国政府推行“文旅融合”,消费者能够在旅游的过程中了解当地的优秀文化,并自觉成为文化的传播者,而由文化带来的旅游发展,会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收益,也激发了当地人自觉传承文化、保护文物的意识。“端节、白节、三月三”,旅游产业引中外游客齐观光,民旅特色文化得以传播弘扬;“民宿、农舍、篱笆墙”,旅游产业拉动贫困村落经济增长,当地民众自觉对民俗文化保护传承。旅游让区城繁荣发展,更让沉寂的文化重现生机,在传承人的手中、口里得以展现。
文旅融合,助力互惠共赢。从江苏南京,秦淮灯会彰显文旅融合新生态,到江西景德镇,古窑红店让旅游“活”起来;从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到贵州凯里,非遗与旅游融合推动麻塘精准扶贫。一个个鲜活案例充分证明了文旅融合主张的正确性。文旅融合发展是一个以文化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促进文化进步的互惠共赢的过程,有助于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我们要由此促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存的共赢发展。
没有旅游的文化,是孤立的,没有文化的旅游,是空洞的。旅游是实现文化产业化的最佳模式,文化则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增加了旅游本身的价值。通过文旅融合,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文化可以更好地走向“远方”,旅游可以更有“诗”意。(叶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