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振兴绘就美丽图景
党的二十大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所谓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推进乡村振兴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保障。
挥发党建引领组织红,绘就乡村治理与创新图景。组织振兴是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战略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组织建在田间地头,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号召力、组织力、执行力凝聚起来,发挥组织优势,紧密联系广大农民群众。要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建设,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积极发展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设岗定责等方式,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农户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升级。创新推广强村公司、强村项目、共富工坊等村党支部+农村党员+合作社等模式,大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加强产业发展特色红,绘就乡村富强与兴旺图景。兴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关乎乡村发展,关乎百姓民生。如柞水黑木耳、大同黄花菜、柳州螺蛳粉……不少地方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把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加快产业不断提档升级,不断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有的地方积极引进和发展特色种养殖、乡村文旅融合、农业研学、田园民宿等特色产业,与当地其它乡村产业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不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各地应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用好乡土优势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努力把“好资源”转化为“好产品”,把“好产品”转化为“好品牌”,持续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力、活力和竞争力。
落实精神建设文化红,绘就乡村秩序与活力图景。中华农耕文明根植于乡土,千百年来孕育滋长的乡土文化悠远而温润,乡土文化的挖掘弘扬有助于加强乡村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纽带,有助于邻里守望、团结互助、共同发展。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通过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依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升人们文化上的满足感、提振人们的精气神,更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和文化力量。(湖州市德清县武康街道办事处 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