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来贺精神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乡村振兴 的大地上
有一面旗帜,半个多世纪在黄河北岸的大地上高高飘扬;
有一个名字,逝世二十多年后仍然被人民群众深深怀念。
史来贺,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原党委书记。他16次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领导干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有重大贡献专家、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他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并列,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誉为“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50多年与时俱进,勇立潮头;50多年旗帜不倒,长盛不衰;50多年感召一方,引领一片。
史来贺同志虽然离开我们20年了,但他坚定信念、共同富裕、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无私奉献、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崇高精神,依然是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榜样,在乡村振兴的光辉征程中,史来贺精神的旗帜,将永远飘扬。
弘扬史来贺精神,激发乡村产业振兴的干劲
只有产业振兴,才能更好地实现和满足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史来贺同志是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走上致富路的模范。他说:“共产党员就是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千变万变,发展经济这一条不能变。”1952年,年仅21岁的史来贺当选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人治穷致富的重担。刘庄不靠山,不靠水,没有地下资源,交通也不便利,史来贺和刘庄人选择畜牧业作为发展产业的突破口,用90元钱买回的3头瘦弱的小牛发展到300多头,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
史来贺(右)在刘庄华星药厂同科技人员畅谈新的发展规划。资料图
20世纪70年代初,又把发展重点由种植业转向工副业,从做汽车喇叭开始,史来贺带领群众兴办了造纸厂、机械厂、食品厂等企业,使刘庄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上世纪80年代,史来贺又开始向高科技进军,引进生物工程技术,建起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华星药厂。1988年,华星药厂产值3000多万元,肌苷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此后,又先后建起生产潘生丁和青霉素系列产品的分厂,生产的青霉素系列产品有80%以上出口。
史来贺带领刘庄层层递进,步步加速,一路高歌猛进,形成了以农促工、以工建农、农工商并举的商品经济的新格局。2003年,史来贺去世时,355户1616人的刘庄,固定资产近10亿元,总产值8.8亿元,上缴税金4500万元,人均实际分配1万元,户均存款20万元。村民享受40多项公共福利,上学、看病、养老费用由集体承担。而且,刘庄“一村帮带13村”,把周边新乡县、修武县、原阳县13个贫困线以下的村庄,也带入中等水平甚至先进行列。
弘扬史来贺精神,树立乡村人才振兴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史来贺同志曾说:“提高刘庄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比建设10个华星药厂更为重要。”“农村现代化需要农民知识化,没有农民的知识化,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不牢靠。”史来贺同志带着钻研技术,不管工作多么忙,总是挤时间学习,由一个没有文化的普通农民成为一个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带领干部群众引进生物工程、进行微生物生产的全国劳动模范。
刘庄棉花高产,就得益于人才的力量。刘庄成立由干部、技术员和老农组成的“三结合科研小组”,重点研究棉花如何高产稳产。史来贺和请来的技术员带着小锅在棉花试验田里一住就是8年,总结出一套植棉经验,使皮棉平均亩产达到56公斤,这是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
刘庄村能够持续发展保持先进,得益于有一大批高素质村民、优秀的企业管理和研发人才以及“一懂两爱”的乡村治理人才提供强有力支撑。史来贺同志注重人才的培养,村中建设了高标准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孩子们不出村免费从幼儿园读到高中。学生考上大学,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都由村里承担。刘庄还选派回村高中生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修,并邀请大专院校到村里办班。在刘庄,还有几项不成文的规定:高中没毕业不安排工作;不是高中以上的媳妇不娶;新过门的媳妇,必须接受科技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安排工作。因此,刘庄的“农闲”时间就成了村民的“农学”时间,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简陋教室里,随处可见他们学习的身影。
刘庄是国家农业农村部命名的“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通过教育培训和典型引领,村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刘庄有140多人被评为工程师、农艺师、会计师、技师和一级、二级技术员,一大批土生土长、具有现代工业生产和管理才能的优秀人才,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支撑起了刘庄经济大厦,使刘庄步入以农业为基础,以高科技医药工业为龙头,带动各业发展的轨道。
为推动刘庄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刘庄村通过多种途径打造企业管理和研发人才队伍,如华星药厂经理张成就是通过市场引进的高端人才,他带领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扩展产品市场,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药厂负责药品研发的常务副经理张全海是返村大学生,他着力推进企业产品转型,利用自身优势大力研发生物药,有力支撑了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
弘扬史来贺精神,增强乡村文化振兴的信念
史来贺非常重视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虽然只读过一两年私塾,但他一直在用功学习。床头书堆里,有土壤学、栽培学、遗传学、气象学,也有马列政治、管理科学、天文地理、《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一部《哲学辞典》,他读了整整两年。
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刘庄还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史来贺常说:“把群众带富还不够,还要把人带好,把人教育好,比啥都重要。”他在班子会上明确提出:“农村现代化需要农民知识化,没有农民的知识化,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不牢靠。”村里建起了科技大楼、卫星地面接收站和电视差转台,开办了图书馆、阅览室和青年民兵之家等,成立篮球队、武术队、电影队等,并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旅游观光,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刘庄村以史来贺精神为主线,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坚持“五重视”“四开展”,构建学习型团队、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加强精神文明宣传,开展文化娱乐、体育、节庆、参观学习等活动,评选“星级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等,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
刘庄这个由14个姓氏、360户人家组成的村庄,没有宗族矛盾派别之争,也没有违法犯罪、封建迷信等现象。在刘庄,文明行为蔚然成风,能让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浓厚的乡风、古朴的民风,无愧为闻名全国、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弘扬史来贺精神,提升乡村生态振兴的信心
史来贺同志虽然长期生活工作在农村基层,但他的思想不保守、不僵化,善于从传统的习惯走出来,勇于踏进不熟悉的新天地,敢于领先一步超越自我。
在史来贺的带领下,刘庄的工、农、副等行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史来贺从来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1953年,史来贺在党校参加学习期间,一个观点在他头脑里深深地扎了根:“社会主义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他从此确立了把刘庄村建成一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与信念,为此进行了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奋斗。
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他往往亲临现场,指导施工和生产,坚决杜绝造成环境污染,促进企业由低技术粗加工转向高技术精加工,由污染型企业转向无污染型企业,推进产业升级改造和转型。
为了让群众过上城市生活,享受现代文明。史来贺深知,农民一生的最大追求是住上好房子,但农民自发建新房,会造成建房的无序性,破坏农村生态文明。史来贺决定利用集体经济优势,有序地为群众建新房与新村。50年来,刘庄曾三次建新房新村,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刘庄为群众盖起了双层向阳楼房,硬化了路面,路两旁栽植了树木、花草,设置了下水管道,由专门人员清扫垃圾,这在当时产生了轰动效应。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刘庄又为群众建起了五层单元住宅楼房,统一规划了行道树木,四季常青,安装了景观路灯。居民住宅围墙围栏透绿,并进行了重点绿化美化。21世纪初,刘庄又为群众建起了四层别墅式公寓,户均470多平方米,并配备各种现代设备,同时建花园式新村,完善各种先进要素,中央空调、集中供热供气、休闲健身广场等配套设施齐全。居民小区绿化美化亮化,现有100多种花卉树木,森林覆盖率达到50%,实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刘庄群众像城里人一样过上了现代文明生活。
2006年,刘庄忍痛砍掉了一年有1200万元增加值的村造纸厂,又投入1.8亿元巨资,建成了日处理6万吨污水的全国村级最大、最先进的大型污水处理厂,深度治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刘庄人说,这也是史来贺老书记的遗愿,为了子孙后代和碧水蓝天,这笔钱花得值!
弘扬史来贺精神,筑牢乡村组织振兴的基石
组织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政治保证。史来贺同志常说:“农村要致富,必须建设好支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支部看支书”“一个村子要搞好,关键在班子,关键在党员干部。”作为支部书记,史来贺特别注重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将刘庄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史来贺一生不忘群众,一生也没离开过群众,彰显了基层党支部领头雁的力量。
刘庄村有党员140多名,党委有15名成员,党支部建立了定期选举制度、生活会制度、学习制度、谈心制度、党员联系制度和群众评议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理事。村委会也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认真贯彻执行《村委会组织法》,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每月一次组织生活会,两个月一次党课,半年一次培训班;村里建立了党委联系支部、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农户,干部党员人人有任务的思想政治网络。
史来贺非常重视选拔中青年干部进村领导班子的工作,及时把那些思想觉悟高、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上来,为党组织和领导班子输送新鲜血液。刘庄的300 多名班组以上干部中,中青年占95%,文化水平均达到高中以上。在140多名党员中,40岁以下的就占70%。
2003年5月13日,刘庄党委根据史来贺生前关于农村民主政治刘庄也要走在前面的教诲,通过党员全体大会直选的方式,产生了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
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一面旗帜数十年不倒是一个奇迹。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史来贺的事迹和精神很感人。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可集中宣传一批各类党员干部正面典型人物,使大家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今天,当你踏进刘庄这片土地,你不仅会强烈地感受到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且能领略到刘庄党风正、村风好、民风淳的精神风貌,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刘庄党委正高举史来贺精神的旗帜,带领全村干部群众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刘建忠 曹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