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形式主义”,基层减负赋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详尽的规章制度,让基层办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显示了办事的公平、公正、合理、规范。因此,各级部门在办理民生事情时一定要守好“制度门”。
但深入基层实践调研,才发现基层切实存在困境。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事多人少,各部门考核层出不穷。为短时间内提高效率,展示成果,有些基层部门不免在“墙”上花功夫。乍一看,各类规章制度、成果展示、考核绩效面面俱到、条理清晰、硕果累累。实则缺乏真实性、针对性、实用性,切切实实的一篇华丽表面文章,可谓绣花枕头烂草包。
党中央传达的精神初心,是要不断学习、仔细解读,理解中心思想,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将精神通过喜闻乐见、因地制宜地传达到群众中去,而不是存在于“纸”上。制度和精神不是装饰品,不能在墙上一挂了之。要上“墙”,但更要走“心”。制度和精神不是装饰品,不能在墙上一挂了之。要上“墙”,但更要走“心”。
精神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没有行之有效的落实执行,再强大的精神思想、再完善的规章制度,也只是纸上谈兵,一张“废纸”,一种“摆设”,最终不痛不痒的归于沉寂,不会激起一片水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制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抓落实,九分气力要花在这上面。”因此,若要防止基层建设成为墙上画、水中月,基层领导班子、党员干部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勇于冲突面对,敢于担当责任,发挥出真正人民公仆的价值。
制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若要让理论“活”过来,基层政府必须结合老百姓现实需求,基层干部多思多想,多问多干。平时做好扎实基本功,维系日常百姓情,让民情民意在闲聊家常中迸发;做好细致工作,疏通各类堵点,让民需民求在细致入微中打通任督二脉。
基层治理说到底是为了解决内里问题,基层干部要时刻谨记,走近群众,把理论精神用活用实,方不负百姓。(张乔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