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万工程”看“浙”里乡村“万千巨变”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亲自谋划,在浙江全省启动“千万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0年来,浙江全省上下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浙”里乡村的千万个奋斗场景缩影于一个个变化中。
党建引领,凝心聚魂,促“思想淬变”。“千万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历久弥新,根源在思想指引。20年来,“千万工程”始终作为全省“一把手”工程,在实践中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党政主导、各方协同、分级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圆桌夜谈、先锋户联、村民议事,倾听基层诉求、提升治理效能。20年间,“千万工程”逐步凝聚共同奋斗的内生动力,深刻折射出无数基层党员干部为民情怀与历史担当的交相呼应。
奋斗为基,改革攻坚,促“经济跃变”。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两山”转化,离不开改革创新。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技术规范;取消衢州、丽水和山区26县GDP总量考核;设立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日”……“千万工程”实施20年,全省发展理念深刻变革,乡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全域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专项整治,让乡村真正成为城市快节奏生活下的“白月光”;依托自然山水风光,将昔日无人问津的山林河岸转变为发展乡村旅游的“聚宝盆”;借力农创客、新乡贤,培育杨梅音乐节、稻田咖啡等网红“打卡点”……从“脏乱差”到“绿富美”,如今的浙江乡村,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一县一品牌,走出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路子,谱写出共富共美新生活。
文明美育,引领风尚,促“美丽蝶变”。曾几何时,农田、房屋“两点一线”便是农民生活的全部。过去20年间,“千万工程”紧扣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文化人、塑形铸魂,让村民“兜里有钱”的同时还能“眼里有光”,汇聚起乡村文化振兴之力。全面铺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为乡村标配,如今1.98万个文化礼堂,2.53万个农家书屋,共同构筑起“沉浸式”文艺场景;发起合唱团、宣讲团、舞蹈队,家家户户亮出乡规家训,村村镇镇活跃百姓宣讲,组建“引领式”文艺团队;开展节日庆典、文艺展演、才艺大赛、电影展映,形成“发散式”文艺活动。“浙”里20年,是重新发现乡村之美的20年,也是为传播乡土文化、引领乡村风尚夯基垒土、搭建舞台的20年,让乡村真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万安庄村选调生 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