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执绿笔 擘画新时代未来乡村
恰逢“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周年,浙江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直引领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风向。自2021年起,浙江省多地开展未来乡村试点,将“未来乡村”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相继出台《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系统地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工作,朝着“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加速迭代。接下来结合本人基层锻炼的东吴镇现状,通过三个问题谈谈思考。
一、未来乡村,如何做好浙江示范?
未来乡村根植于“千万工程”的深厚沃土,迭代于美丽乡村的丰富实践,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总体架构,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如何系统推进未来乡村建设,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为全国做好示范是浙江面临的新挑战。
经过前期调研发现,全省各地正在结合资源禀赋、文化基因和传承发展,因地制宜推进未来乡村建设,探索不同的建设模式。例如安吉余村的绿色发展模式、杭州梅林村的数字引领模式、宁波湾底村的服务优享模式等。其中安吉余村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坚定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聚焦村民需求和游客体验,积极构建绿色低碳生活圈、实现绿色资源三蝶变、展现绿色治理三张图,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勤勇村已成功入选第三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丰厚的历史底蕴,以“红色古村、大寨风貌”主题为特色,引领打造具有“红色脉、自然味、历史感”于一体的旅游、康养为主业的乐游型未来乡村样本,重点挖掘农林产业与历史文化的结合,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打造高标准农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等方式吸引游客休闲度假,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打造共同富裕新时代样板村庄。
二、乡村振兴,如何达成最大效益?
纵观先进村的发展之路,离不开重点村打造和区域抱团发展两个步骤,我认为这也是未来乡村振兴的趋势所在。前期,大部分村落的发展思路都集中在旅游和产业两个方向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古镇在建筑特色和商业类型上就有很多类似的点,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同时,若各村只顾自己的发展,未能统筹考虑区域效应,必然会导致互相割裂,甚至恶性竞争。因此强调区域抱团,多村共促融合性发展,是在扩大乡村振兴影响力的同时保持各村特色的有效方式。
余村作为“两山理论”发源地、美丽乡村诞生地和绿色发展先行地,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乡村片区化组团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共富先行示范“大余村”。结合东吴镇“一城两翼三区”发展战略,目前主要分为东吴、天童两个片区。东吴片区中小微企业较多且厂区混乱,未能形成规模效应,镇党委规划建设平塘专精特新工业园区,就是为了将高效益、低污染的企业集中起来,深耕“单项冠军”,并带动周边小厂进行产业革新。天童片区则以天童村、三塘村和勤勇村的文旅发展为核心,依托“大学小镇”党建联建,打造一条具有东吴特色的“共促共联、共融共享、共建共富”的共同富裕风景线。
三、精神共富,如何提升幸福感受?
共同富裕代表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五位一体的综合协调状态,不仅要满足人民的“物质富裕”需要,也要满足“精神富足”需要。
环境美是基础,通过“三网”提升工程、美丽城镇项目和乡村地域文化景观保护性开发项目三个抓手,东吴镇用十年时间,在保留村落传统景观的同时改善基础环境、点亮历史文化底蕴,让小镇风景如画。产业富是动力,东吴在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曾忽视农业,多亏了宁波大学葛教授的“三位一体”技术体系,恢复扶持了一批特色农产品。文化强是底气,天童老街作为海丝文化和宋韵文化的承载场所,自2019年起就通过微改造模式逐步修整开发,近期还将投资3700万元进行宋韵文化特色街区建设。
在东吴镇勤勇村挂职的这两年,耳濡目染并亲身经历小镇的发展历程,也让我对于基础治理和乡村振兴有了一些感悟。在发展过程中要遵循“三老经济”,要利用好绿水青山存量更新发展“老天爷经济”,要利用好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发展“老祖宗经济”,要利用好城乡资源惠利于民发展“老百姓经济”。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三不原则”,要尊重不同人群的需求导向“不要一刀切”,要提高老百姓的主人翁意识“不要一言堂”,要统筹考虑长期建设“不要一阵风”。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更加用心观察身边的问题,规划好选题和调研方案,秉承着用事实说话的原则,运用不同方式进行深度调研,全面提升专业能力,努力成为一个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担当实干、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干部 徐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