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千万工程”背后的三心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2003年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以“千万工程”为牵引,改变了浙江农村面貌,加快农村建设宜居宜业成为美乡村,全方位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进一步探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新路径。
乡村振兴需“人民至上”的真心。“千万工程”实施之初,便着眼于人民关心的生态环保、乡村治理等问题。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地处钱江源的金星村,是“千万工程”项目中的一个样板村。过去,村民靠“种种砍砍”为生,“千万工程”在浙江省开展后,金星村逐渐推进绿化美化、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等治理。到2006年初,该村已成为山林茂密、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千万工程”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党员干部全心全意办好群众需要的、想要的让群众切实收益。
乡村振兴需“水滴石穿”的耐心。“千万工程”促进生活富裕,乡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也提高了乡村的公共服务,进而大大缩小了城乡在这些方面的差距。但在日常工作中定能碰见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和千奇百怪的“拦路虎”,需要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群众家中,倾听民生心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厘清群众发展思路,充分调动群众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党员干部发挥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敢于跨“高山”、敢于挑“重担”、敢于接“烫山芋”,一步一个脚印让蓝图变成实现。
乡村振兴需“久久为功”的恒心。浙江已经连续20年召开“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地寻找适合乡村发展的道路,这是浙江农村样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重要原因。“千万工程”一干到底,反映的是浙江的恒心和决心。如果“新馆不理旧账”那么再好的决策都只是“空中楼阁”。只有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追着一棒跑,“千万工程”才能在浙江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戴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