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千万工程”装点万千气象
——湖州乡村的绿色发展之路
近来,在社交媒体上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旅游打卡攻略,其中不乏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等美丽乡村景点。天光云影之下,青砖黛瓦、小桥流水绵延着古村的意蕴,与远道而来的宾客撞了个满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而20年来,湖州乡村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也走出了一条独具智慧的绿山青山发展之路。
因地制宜。湖州依托“五山一水四分田”的格局,将山水与乡村相连,打造自然乡村风光景区,长兴县的“十里古银杏长廊”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片原始自然生长的古银杏树林,散落在一个达12.5公里的狭长的沟谷里,由起始的方一村延伸而上,经过潘礼南、方岩、大岕口、许家村等4个行政村,直至最里面地势也最高的柏家村天泉景区。依托这片300万年前冰川时期孑遗的野生古银杏林,一条银杏展示区豁然展现在眼前。
科学引领。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而“千万工程”正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下乡村振兴的新成效,也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其中蕴含的道理,有利于不断向着实现农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前进。山明水秀的地方可以发展文旅项目,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就在国庆长假期间,莫干山下的民宿、长兴水口的农家乐,短短8天,全市乡村便迎来了436.27万人次的游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利用好生态资源,以生态资源发展经济资源,既展现了当地风俗风貌、凸显乡村文化自信,又能带动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以人为本。人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能整合资源、创新价值、创造财富。吴兴区织里镇的栾金祥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先从事金融投资工作,回国后在家乡投身现代农业管理,带动蟹农创收,去年公司大闸蟹销售额达5000万元。截至目前,湖州已累计引育乡村振兴“五类英才”3.3万余人、乡村创客5000余名,培育农村实用人才近10万人、约占农村常住人口的9%。源源不断的归乡才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乡村是农耕文明的摇篮,承载着一代代人生活的印记。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启程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的深化,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提升,政策在实践中更新、路径在现实中成型。迄今,湖州已累计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4个、省级文明村镇113个、市级文明村镇398个,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90家。一步一个脚印,20年的砥砺前行造就了湖州乡村的蝶变,当我们把目光看向未来,那青山绿水的景色正是“千万工程”装点中的气象。(孙嘉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