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村超”的火爆中找寻地区发展的秘钥
前段时间,贵州“村超”持续火爆,在网络平台的关注度甚至不亚于成都大运会,源于这种网络“热度”,让我这样一个不懂足球的人,也看完了村超“决赛”。数万球迷更是不远千里奔赴榕江,只为在激情澎湃、热情洋溢的比赛中亲身感受贵州“村超”的独特魅力。
贵州“村超”成功的秘钥,在于厚植扎实稳固的群众基础。“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让群众体育回归群众本身,贵州“村超”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贵州“村超”是由群众自发组织的纯粹的群众体育赛事,参加比赛的20支球队都是乡镇各村自发组织的队伍,参赛者以村民为主,来自各行各业。一组数据最能说明贵州“村超”所具有的深厚群众基础,榕江县有80多年的足球历史,38.5万人口中,接近5万人喜欢踢足球,仅县城就拥有14块标准足球场,在县足协注册球员更是超1000人。没有官方的组织参与,没有刻意的宣传造势,没有球员和观众的物理边界,没有丰厚的奖金,却打造了贵州“村超”这一块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贵州“村超”真正诠释了发展的根本还是依靠人民群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实践,乡村振兴才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贵州“村超”成功的秘钥,在于融合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把大众足球与民族文化紧密结合,即使是在世界杯的赛场上,也看不到这样独特的场面。”这是观赛游客对贵州“村超”一个最大感触。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不少,各种群众性体育赛事也不少,但把体育赛事与民族文化水乳交融的,榕江算是成功的首创。除了一场场精彩的足球比赛,轮番上阵表演的侗族琵琶歌、水族芦笙铜鼓舞、瑶族舂杵舞、苗族芦笙舞等各类地区民族特色文化展演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成为贵州“村超”的一大特色。球队各具特色的出场仪式、比赛间隙的欢歌热舞,随处可见的牛角、银饰纹样装饰,吹芦笙、跳多耶、舞草龙,更是无一不彰显出榕江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榕江把大众足球与民族文化融合起来,这是一种突破传统的大胆创新。纵观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每个地区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的特色优势资源,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辨识度,打造持久的影响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贵州“村超”成功的秘钥,在于地区厚积薄发的品牌塑造。两个多月的“村超”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逾2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这是“村超”带来的流量红利。榕江品牌形象塑造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村超”带火榕江之前,榕江也先后策划了5次城市IP塑造活动,结果却不尽人意。但这次借助“村超”宣传塑造城市形象无疑是最成功的,榕江县县长徐勃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说到,“‘村超’是一扇窗,一扇门,它让榕江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向外界。”在“村超”火爆出圈后,热情好客的榕江人更是通过免费接送观赛游客、免费赠送饮品小吃、免费提供住宿等一系列的暖心举动,让外来游客感受到了贵州人的热情好客和榕江这座小县城的态度与温度。如果说大众足球是吸引游客的动力,那热情的榕江人民便是游客“不想走”的念想。“IP”打造就是品质提升、追求更高质量的过程,在万物皆可“IP”的时代,一时的火热并不能确保长效的成功,只有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服务保障,才能让游客有“故地重游”和“再来一次”的冲动。
贵州“村超”的火爆并非偶然,是深厚群众体育基础、浓厚民族文化底蕴与网络直播擦出的“火花”,正如“村超”决赛上足球“诗人”解说贺炜所讲的,这是一场大家在50年甚至100年后都会记得的决赛!无法复刻才是贵州“村超”的魅力所在,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相继模仿“村超”模式,效果却不尽人意。不盲目跟风,因地制宜深挖地方特色,走对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成功的关键。(颜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