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乡乔坑村黄祖飞:“头雁”先飞,铺就产业发展之路
乔坑村距县城60公里,属抚州市宜黄县偏远乡村之一,基础条件差,村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以水稻种植为生,使得乔坑村一直无法摆脱贫穷。自2019年黄祖飞担任乔坑村支部书记以来,乔坑村发展起了制种产业,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现在乔坑村制种面积达400余亩,每年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余元,村民年均增收2万余元。
“因为是土生土长的新丰人,祖祖辈辈都在新丰,看到新丰的发展变化,对于家乡有一种特别的热爱。”2018年,黄祖飞怀着感恩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积极响应号召,回到家乡新丰乡乔坑村,踏上了建设家乡之路。同年,在乔坑村邹书记的介绍下,加入到乔坑村委会,成为一名基层干部。工作中,他总是充满活力,凡事都亲力亲为,群众一有问题就会主动上户提供帮助。
黄祖飞在田间育秧
“我们不会制种啊”“没有技术怎么种”“制种产业真的能致富吗?”的声音不绝于耳,起初,全村村民并不看好制种,认为乔坑村就没人会制种,也没有制种的先例,都对制种产业发展不抱希望。为了打消村民发展制种的顾虑,作为村支部书记的黄祖飞便毅然投入到制种产业的引进中,先行先试,率先承包了10亩用于发展制种。为了破解没有制种技术的桎梏,他又多次奔赴各地,学习先进的制种技术,从育秧、母本移栽、授粉、种子烘干等流程进行全面的学习,掌握了制种的关键技术。就是因为黄祖飞这种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成功的将制种产业引进到乔坑村,为乔坑村制种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祖飞指导村民种植母本
“父本什么时候种啊?怎么种啊?”“授粉要怎么操作啊?”“这个病虫害怎么防治啊?”引进制种的初期,黄祖飞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全是村民打来的咨询电话,为了更好的为村民解答,黄祖飞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深入田间地头耐心的为村民解答技术难题,指导农户制种。这家不会人工赶花,他便组织村干部来到村民田地里,亲自示范,手把手交;那家育秧有问题,他便急冲冲前往查看原因,生怕村民育秧出现问题,影响全面的收成。
黄祖飞查看村民制种秧苗生长情况
“以前我们找场地晒谷子最怕就是遇到下雨天,一场大雨就能让我们全年的辛苦白费,每到晒谷子的时候就特别担心,要时刻守着,一有下雨迹象就要马不停蹄的去收谷子,挺折腾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也是村民不愿意扩大生产的原因,晒谷子的难题破解不了,产业的规模也被受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黄祖飞多次向乡里反映,并经常走访县农业局,最终成功为村里新建了一处120平烤房,成功化解了村民的一块心病,为制种产业的壮大提供了保障,村民发展制种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乔坑村一名村民反映“起初,我是不看好发展制种的,不愿意尝试新事物,只想做点自己熟悉的,种十多亩水稻,但后来看到黄书记真的把制种种成功了,而且收益比种植水稻高出几倍,就心动了,便跟随黄书记学起来制种,现在我每年制种二十亩,收入增加1万多块钱,非常感谢黄书记,是他带领我们走出一条致富路。”像这样的村民,在乔坑村还有很多,大家都非常敬佩黄书记,对他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当村干部的初心,是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经过这几年与群众相处,黄祖飞感触很多,他表示“群众依赖他就是群主对他最大的认可,其实群众不是不想发展,而是缺少‘头雁’的带领,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和党员,真正的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真正让老百姓感觉到有安全感、有获得感、有幸福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黄祖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走遍各户,遇到问题想办法,遇到难处给帮助,真是他的辛勤付出,换来了群众的真心与支持。(刘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