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上擎党旗——记皖西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
1924年秋,中共笔架山农校支部正式建立。它是当时金寨地区、也是如今皖西地区(寿县划归淮南市之后)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笔架山农校是1915年创办的,全称为河南省商城县甲种蚕科学校,位于金寨县汤家汇镇笔架山村。
十月革命后,金寨籍在上海、南京、武汉、安庆、芜湖等地工作和求学的进步知识分子,带回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和进步刊物,开始在燕溪、明强、淠阳、志成小学和笔架山农校师生中传播,并逐步向社会扩展。1920年10月,燕子河燕溪小学成立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不久,笔架山农校、志成、明强、淠阳等小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读书会等组织相继建立起来。当时笔架山农校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活动极为活跃,他们除了成立“青年读书会”、组织进步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进步书刊外,还成立了新文化演剧社、歌咏队,向群众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深受群众拥护。同期建立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性质的,还有白沙河禅堂蚕业学校的同学会;河南省固始县志成小学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又称读书会);河南省商城县创办的商城书社、商城学会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农民、工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展,锻炼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骨干分子,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1920年,金寨籍进步知识分子、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蒋光慈经陈独秀介绍,到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并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去苏联留学,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4年秋,志成学校读书会组织者、金寨籍进步知识分子、蒋光慈的老师詹谷堂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詹谷堂又发展该校教师曾静华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和曾静华以讲学的方式,到笔架山农校发展该校“青年读书会”骨干李梯云、周维炯、漆德玮、漆海峰、李声武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党小组,李梯云任组长。不久,党小组扩展为党支部,李梯云任书记。这就是金寨地区、也是如今皖西地区建立的最早的一个党支部。
1925年3月,詹谷堂离开志成小学、回到家乡南溪办学。他在大力倡导新文化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党组织建设,发展王凤池、曾昭烈等进步教师入党,并建立了党支部。年底,南溪党支部和笔架山农校党支部合并到一起,发展成为南溪特别支部,詹谷堂任书记。
1926年秋,在金寨地区建立的党支部还有中共简家坳支部、禅堂(白沙河)支部、太平山支部。1927年3月,又成立了由《八月桂花遍地开》词作者罗银青任书记的漆家店(沙堰)党支部等。在此期间,金寨籍进步知识分子、共产党员袁汉铭还到商城县中、一小、女小、平民夜校等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共产党员,并成立了支部、特支。与此同时,共青团组织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仅斑竹园一带就建立了小河、桥口、简家坳、吴家店等支部,有团员20多人。
1927年春,金家寨、燕子河、白塔畈等地也有很多知识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中共燕子河支部成立;11月,中共古碑冲支部成立;白塔畈、大岗、开顺街一带也成立了白塔畈党支部。党员们利用办学、开商店等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为后来的党组织建设和农民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
1929年5月6日,在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的领导下,由笔架山农校师生李梯云、詹谷堂、周维炯等同志组织发动的立夏节起义(亦称商南起义)在金寨地区的丁家埠、李家集、南溪、斑竹园等地爆发,并取得全面胜利。起义胜利后,迅速建立了鄂豫皖地区第二支主力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开辟了鄂豫皖地区第二块革命根据地---豫东南革命根据地。1930年,红三十二师与先前在湖北建立的红三十一师及稍后在金寨地区建立的红三十三师合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豫东南革命根据地也与黄麻起义胜利后创立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六霍起义胜利后创立的皖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共同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胡遵远 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