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雄回家”中汲取“精神力量”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的第十年。作为党员干部,当汲取爱国信仰、斗争精神、为民之情,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从“英雄回家” 中汲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仰力量。人无精神不行,国无精神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英雄是时代的标杆,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滚滚前行的方向指引与精神航标。70多年前,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面对如蝗虫般遮天蔽日的飞机,面对钢铁洪流般的战车,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卫国家安全、捍卫民族尊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从首战两水洞,到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再到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在长达三年的硝烟战场上,持续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书写了一段段气冲霄汉的英雄故事,创造了一个个气壮山河的历史奇迹,19万多名中华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英雄回家”中汲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仰力量,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旗帜,在革命先烈信仰的灯塔光芒照耀下,初心如磐、信念如铁,砥砺前行。
从“英雄回家” 中汲取“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力量。毛岸英同志义无反顾奔赴战场,将自己年轻的生命留在异国他乡,松骨峰上炮火纷飞,英勇的三连坚守阵地抵抗敌军冲锋,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在这场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挺起了民族脊梁。广大党员干部当从“英雄回家” 中汲取“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力量,主动战斗在基层前线,主动担责担难担险,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接烫手的山芋,多当“热锅上的蚂蚁”,少当“太平官”“佛系干部”,在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在危急关口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培养顽强的斗争意志,锤炼高超的斗争本领,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在新征程中接续奋斗。
从“英雄回家” 中汲取“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力量。一个刻着“孟广泰”名字的水壶,一支写着“人民”二字的钢笔,残破的饭碗和牙刷,只剩鞋底的作战靴……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上,一些志愿军烈士的遗物让人泪目。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正是由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才形成了同仇敌忾、战胜一切困难和强大敌人的无穷力量,才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广大党员干部当从“英雄回家” 中汲取“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力量,要把调研工作延伸到田间地头、项目一线、街头巷尾、千家万户,坚持实事求是,不预设目标、不假定结果,观全景而非盆景,坦诚向群众问计,带着问题去,拿着“钥匙”回。要善乘调查研究之“春风”,化为民服务之“甘霖”,脚上沾满泥土,身上带着灰土,手上捧过沙土,于民间“风雨声”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从“待我回家”到“代我回家”,再到“带我回家”,英雄归途终有路。站在新征程上,让我们以学习抗美援朝精神为新起点,奋发进取,拼搏作为,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永不褪色。(盛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