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横避汉东海隔峰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这块海属古老的大地上,它是充满着悠久历史、人文胜迹的地方:早已驰名中外的《西游记》描写的花果山风景区,与其毗邻的田横古冈是2200多年前齐王田横兵败逃到海岛上据守的山头,即中云金苏村境内的隔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峰,随着云龙涧景区的开发,一批一批的游客纷至沓来,寻古探幽这里的千古人文胜迹。前不久与市区几位友人亲自游览了这里,大家都赞不绝口,情不能尽:它又是一颗镶嵌在云台山中璀璨的明珠啊!
(一)田横避汉东海
古称为东海的云台山就是今天的连云港地区,曰:“都州、郁州、苍梧山。”
史书记载的东海,要追溯到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立石东海上朐界(今连云港市海州)以为秦东门,并以东海为郡,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的50个郡县之一。公元前202年,田横战败后逃到东海上的大岛,今连云港市的云台山。对云台山这个海中大岛,史书这样记载:汉·崔季珪《述初赋》:“郁州者,乃苍梧之山也。”《江南通志》载《禹贡》:“古徐州之界,其东境皆濒海也。起海州,海去州治二十里。”“旧时云台山在海中。”《山海经》称:“都州在海中,亦曰郁州。”东晋人郭璞撰《山海经》:“今在东海朐县界,世传此山自苍梧从南徙来。”《南齐书·州郡志》:“宋泰始六年始治郁州,郁州在海中,周围数百里。”唐·杜佑《通典》曰:“郁州,其山亦名郁州山。”《太平寰宇记》:“苍梧山在东海县(今南城)东北二里。”宋人王存《元丰九域志》:“东海有苍梧山。”《江南通志》:“郁州山,在州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州,亦名苍梧山。”《明一统志》:“朐山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州,一名苍梧山。”明《顾志》:“万历年间始称云台山之名。”当年的田横避居的山头古在海中。宋·苏轼两次来海州在《次韵陈海州书怀》:“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对海上三岛苍梧的神往,当时海州与东海的云台山有20多里宽海峡,只好感叹:“欲跻东海县,恨无石桥梁。”直到清·康熙庚寅年间,海退沙淤,渐成平陆,与陆地相连起来了。
田横兵败逃到海上古郁州大岛,是在楚汉战争中。其兄田儋死于秦将章邯之手,兄田荣被项羽击败后被杀。田横聚集齐国数万散兵,继续与楚战斗,项羽兵力被陷在齐。后田横趁项羽与刘邦争战之际,夺回了齐的大量城邑,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自己为相,定齐三年,既不朝楚,也不附汉。这时刘邦扫平了大半中国,韩信十万大兵列于齐国西部边境,准备大动干戈。刘邦派儒生郦食其前来游说齐国君臣,田广、田横同意归顺刘邦。韩信听说后非常不满,认为郦食其不费一兵一卒为刘邦得到了齐七十多城邑。公元前203年,韩信出动大军攻打准备投降的齐国,齐国君臣大怒,以为刘邦不守信用,郦食其耍两面派手段,用沸油烹炸了这个说客郦食其,然后去迎战韩信。失去主动权的齐军毫无招架之力,在汉军凌厉攻势下,一路败退到潍水,决战中又遭惨败,齐王田广被杀。田横自立为王,在南逃莒县时与汉军大将灌婴再战,被击败后率少数残兵去投奔在河南东部一带的彭越。刘邦登基称帝后封彭越为梁王。此时的田横又不肯称臣于汉,于是率徒众五百余人逃往东海的大岛——古郁州山的隔峰上。《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纂。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东海县本汉赣榆县之地,俗谓之郁州,亦谓之田横岛。” “其山三面壁立,皆百余仞,唯东南一道略容行人。”《太平寰宇记》称隔峰:“孤峰特秀,俯临深溪,累石为城,即田横所营处也。”进则难,退可守,可御敌于外,是一块无须设防的天然屏障,田横精心选择了这块战略防守的海岛。唐·开元年间学者张守节在《史记·正义》:“按海州东海县有岛山,去岸80里。”唐·徐坚在《初学记》中曰:“海州有田横岛。”唐《元和郡县图志》宋《太平寰宇记》均曰:“秦末田横所保郁州,亦谓之田横岛,田横固。”
(二)寻觅悠悠古冈
今天田横冈就是古书古志中称为田横固,意即为坚固的国防之地。田横及其部属据守的山头为古时海中三岛(即南云台山、中云台山、北云台山)的南云台山北面的隔峰。
我们一行人行走在北边大道上,远远眺望:数峰环列,两条深涧,从南向北,逶迤蜿蜒,夹着中间一个山,叫做隔峰。嘉庆海州志引用西汉经学家孔安国称田横冈曰:“田横所保海州在东海县小隔山,今南直(即南京直隶)海州东小隔山是矣。”明.顾乾误称田横冈至今。田横冈上隔峰两边深涧流到山体下面,汇成一溪顺势奔腾直下,当地人俗称为大清涧。仔细观看,隔峰在群山中兀然耸立,高326米,山上台面约有数百亩,峰四周山势险陡,顶部却平缓如台,《读史方舆纪要》曰:“中可居千余户。”
在这个沉睡千百多年,宁静安然的古冈寨上,如今迎来了繁华和喧嚣。人们试图在这田横据守的古山冈上,寻觅那久远逝去的历史遗存。现在一批批的游人,沿涧沟,辟小径,登奇石溪流,攀援而上。头顶云彩缭绕,脚下溪水潺潺,深涧中林密浓荫,有的红叶尽染,有的青黄交萃,有的高大楸树30-40米直插云霄。令游人心旷神怡啊!当你费力地攀爬到山顶时,个个累得气喘吁吁,却兴致盎然,就是为了一睹那两千多年前田横兵丁所筑的古营寨。当你来到山顶后,远远看到山冈南边顺着山势垒筑的古城墙,弯弯曲曲,起伏不平,在杂草、丛林中隐隐出没。据有关人介绍,田横当年垒砌的古营寨城墙约有400多米长。因为这里山势险陡,人迹罕至,多因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蚀毁损,残存下来的古城约有百多米长,墙体有的高约2-3米,最低的也有1米多,厚度1米左右。历经千百多年,古城墙上的石块表面风蚀得如水洗一般。现在这高高的山顶上,见到垒砌如此大的工程,令你一定会啧啧称奇啊!这里的石墙虽比不上其它城池的工程那么浩大,但田横及其五百门徒,用自己双手一块一块地拣起碎石垒起的城墙,可想而知,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啊!这是田横为了保住自己和弟兄们的生存,不惜一切,昼夜忙碌,终于在隔峰上筑起了一道御敌于外的城墙。从那时起古城古寨在这山顶上静静地矗立,随着岁月的流转,像无声地诉说2200多年来的风雨沧桑,这是多么悠长的时光啊,这无疑令后人十分敬仰和钦慕!
当年的田横在山峦上修建的设施是御敌防守的营寨。据有关专家考证,建有左、中、右、前四个营寨,垒石为城,互为犄角。中营地处顶部,俯视各寨,进可出击,退可防守。在右营、中营的深涧旁,挖掘考证,那是军营的炊事房,巨石垒砌成室,前面平台如案,一侧还发现是一出弧形灶穴,烟痕斑斑可见。在距田横冈隔山而望的数千米之外的南面群山中,有一山峰当地人从古至今称作艾不冈。山顶留有人类活动据守的痕迹。相传汉统一后,刘邦怕田横长期据守海岛上,会生后患,对汉朝不利,便派大将艾不来此海岛劝降田横,下诏书赦免田横之罪,召他回朝。允诺,横来,大至可以分王,小至可以分侯,不来就派兵诛灭。在艾不大兵压境时,田横随同汉使,带两名从客西行去见刘邦,离洛阳仅三十里,他借故拔剑自刎而亡,随从门客也自刎。刘邦又派人前来海岛招抚留居岛上的五百徒众。大家得知横的死讯,相继蹈海自杀,后人称这里为田横岛。
(三)英风高节常存
隔峰上田横建设的古营寨,这些悠远的历史遗存,如今吸引了众多的游人,涌进来到古人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古遗址上,倾听那些尘封的往事:历史上田横及其五百门人,个个舍身殉义,高风亮节,这让后人一代一代地去感悟思索古人那些崇高的精神境界,汲取有用的东西,向着美好的未来。
今天人们费力地爬到田横icon营造的古营寨上,见到了一处杂草茂密,长满荆条灌木丛中,却显露出一块黄土堆,仔细一看原是一丘土坟。不远处的路边一块天然大石上,镌刻着“田横墓”三个楷书大字。史书记载,田横在刘邦称帝后因不齿降附汉朝,而自刎于洛阳途中。田横这一刎成为千古一叹,后世人们慕田横及其门徒义士气节,纷纷在其生平、足迹相关各地修墓竖碑,建庙立祠,对其高节慕义进行崇奉祭祀。相传当时五百门徒闻听噩耗后,立即在隔峰山上,田横曾经战斗、生活过的一块隙地上修建一座衣冠冢,以示哀悼、纪念。
在墓地南边不远处,有一块1-200多平方米的用自然碎石垒砌而成的房屋地基。清晰看到前后两个院落,有前厅、后殿三间。有关人士指出,这就是古人修建的纪念田横的古祠遗址。古祠依山势而建,气势不凡,可以猜想古祠透露出几许悲壮色彩来,它是何年何月建起来的已无法考证。但是明·顾乾在《云台山志》中明确指出:“田横避兵于此,尚存古祠址。”有关学者推测,田横古祠应为汉时当地人为纪念田横而修建的,历经千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少无人问津,年久失修,到明朝时已经毁损,坍塌。现今的古祠遗址院内地面上耸立着三块石碑,高约1.5米,宽约80公分,碑体石质坚硬,但由于长久风化,腐蚀,无一字能够辨认,碑体中间石板已凹陷脱落,无法考证为何时文物。古石碑下的空地上见到的香灰、纸灰堆积约尺把高。大家猜想来这里的四方游客、信徒对田横及门徒至今仍十分崇举,烧纸钱、拜香火以示祭祀。
历代文人墨客对田横及门徒的人生高节、大义,纷纷吟咏诗文来作纪念。唐·李白:“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杜甫有“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唐·胡曾:“古墓崔巍约路歧,歌传薤露到今时。也知不去朝黄屋,只为曾烹郦食其。”明·郑成功:“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清·龚自珍:“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台湾人施澐舫三甲进士,他在《和唐维卿五妃墓》诗:“城南遗冢傍芳祠,吊古凄凉范九池。鱼贯宫中留玉带,凤阳海外失金枝。千秋气压桃花庙,一代光争桂子碑。五百田横孤岛在,不教巾帼愧须眉。”我们走近到田横古营寨上,看到这些历史遗存,人文胜景,五百田横孤岛的自然风光,可是再难觅当年大兵压境,两军对垒,战火硝烟的血腥场面,代之而来的是今天一派宁静、和平、安居乐业的兴旺景象。人们来这里是因为有那久远的神秘和诱惑,能更多的吸取历史名人的高节、大义的精神养分,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退休干部 吴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