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频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崔国辅诗赋古朐山水

2025-03-25 09:27:14 | 来源: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人大

连云港市最早称为朐是《史记》载: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东海边孔望山侧设朐县,立石象征着大秦帝国的东方大门一秦东门。从秦末、汉初设东海郡,一直沿用到唐朝的乾元元年(758年)。古朐大地,辽阔静谧,山水胜境,悠远历史,风雨沧桑,时光流逝,迎来送去,过客无数,履痕累累,记忆不息,好像是在向后来人们娓娓诉说着悠悠岁月中留下的光辉历史。

东海的古朐历史悠久,历为文人墨客、封建帝王重视、青睐。春秋时,至圣先师孔子来东海登山(今孔望山)观海,秦皇、汉武多次来东海巡视,可窥见东海古郡的历史地位之一斑。 唐.崔国辅(公元678一755年),年轻尚未出仕时与古朐大地结缘,徜徉、流连忘返于古东海地区。据唐人李轸为父《泗州刺史李君神道碑》载:今夫人清河人、父讳惟明、(惟怦),累迁海、沂等州司马。弟国辅秀才擢第,制举登科、历补阙、起居、礼部员外郎。他年青时熟读诗书,满腹经纶。唐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卷下评价道:“国辅诗婉娈(委婉含蓄)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能过也。”清·宋荦认为盛唐五言绝句“李白、崔国辅号为擅场”。

崔国辅流连忘返于古东 海大地,徜徉于海、沂州(今临沂古称)之间,这里是父崔惟怦履职的行政管辖范围。千多年前时古人出行时沿海岸的南北水路,乘舟航行在交通要道河湖上。《水经注》记载:“淮水于县(今江苏涟水县)枝分,北为游水,历朐县(今海州)与沭合,又经朐山西,山侧有朐县县城。向下游合流于泗河与淮河,构成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与汶、泗、淮流域紧密相连的水道交通网络。隋唐时大海东移,游水支流逐渐消失,而舟船通行的河道还是畅通的。

邂逅、徜徉于东海古朐山水的崔国辅,一切都是陌生的。这位尚未出仕的人来说,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也都是新鲜的,似乎像来到了仙境,既有滚滚流淌着纵横交错的河道,还有望不见边的湖泊,更是有汹涌澎湃的茫茫大海。对他来说这里充满了诗意,充满了魅力的地方。诗人来往航行中曾泊舟于羽山,这里是数千年前鲧殛于此,而千古传颂。舟行至此,停船上岸,诗人眺望山水胜境,写了《石头滩作》诗:“怅矣秋风时,余临石头濑。因高见远境,尽此数州内。羽山数点青,海岸杂光碎。离离树木少,漭漭湖波大。日暮千里帆,南飞落天外。须臾遂入夜,楚色有微霭。寻远迹已穷,遗荣事多昧。一身犹未理,安得济时代。且泛朝夕潮,荷衣蕙为带。”

“怅矣秋风时”在秋风吹起的时节,诗人乘船来到靠近羽山河道一处石头濑边,“余临石头濑” 处崔国辅在此留下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下舟上岸,高声吟诵一首《石头滩作》。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未出仕的游子,是在秋风时分对着石头濑水发出的感慨的真实写照。诗人借由高处眺望,眼前展开的是数州,即从沂州到海州之内的广阔景色。远处的羽山,鲧殛羽山,这处跨越数千年历史时空的地方,古在海中,沧海桑田,令人神迷。羽山在诗人视线里“羽山数点青,海岸杂光碎”‌,秋风的映衬下显得青翠欲滴,仿佛几点青色的羽毛,海岸边则闪烁着斑驳的光影,显得杂乱而美丽‌。若隐若现,海岸边光影交错,给人以动静结合的美感。然而,对于诗人的情怀而言,这些自然美景似乎也无法慰藉他心中的寂寞与忧虑。树木稀少,湖波浩大,更凸显了秋天的萧瑟与孤独。夕阳下的远行帆船,飞向天际,带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冲动。

夜幕降临,微霭笼罩着楚地的夜空,诗人在寻觅古迹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重。感慨个人的生命如同一叶扁舟,在浩瀚时光中难以自处,更遑论要济渡整个时代。‌“一身犹未理,安得济时代”是诗人心境真实流露,自己尚且不能自理,怎么能救助时世!‌崔国辅诗中留下的是衰世时危言,无疑对人是一种警示,给后人一种深刻的启示。这是他表达了自己因不幸遭遇而发出的悲叹,感叹自己尚且不能料理自身事务,更无法救助时世‌。

当年诗人徜徉在古朐的绿水青山,山水大地之间,尽情地去享受、欣赏、领略古州之神仙美境。正如他在《石头滩作》诗中所言,选择了随波逐流,“且泛朝夕潮,荷衣蕙为带”,这不仅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从地方史志1660知州毕秀撰康熙《海州志序》卷之十:《东海县郁林观东岩璧记》载:司马男、清河崔逸文,即崔国辅。古郁洲山的南山处一座90米高狮子崖下的飞泉,历为文人墨客重视、青睐的一处胜境。 崔国辅在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涉足古郁洲山狮子崖飞泉处,书下一幅唐隶393字石刻而名垂千古。 文中对“飞泉”这样描写:“懸流噴水,藏宿雨而時來”。这里今天人们看到的依然古韵犹在,瀑布悬流,碑林云集,成为古今人们仰慕的一道风景。悠远岁月,历经风雨沧桑,留下的是一处文脉绵长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这就是千古历史名人镌刻的《東海县郁林观東岩壁纪》。历史悠长,字迹斑驳,依然宁静安然地矗立,好像它在娓娓诉说着悠远逝去的历史。1993年被定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崔国辅与古郁洲山的邂逅,是他一次来到其父崔惟怦处,随着州郡、县官府大员,巡视东海县令元暖开发的郁林观旅游景区时,崔国辅受托书写隶书:“東海縣郁林觀東岩壁紀。”这一传诵千古的石刻,为后代金石家称颂、赞赏其构思精妙绝伦,成为郁林观石刻群里瑰宝。后世学者赞其学富五车,妙笔生花。文中开头:“礼当巡属县、‌问耆疾,‌周览海甸,‌察听甿謠。”意思是指官员应当巡视所属的县份,‌询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广泛地巡视边境地区,‌以及倾听民间舆论和谣言。‌这体现了古代官员的一种职责和行为准则,‌即通过实地考察和与民众的直接交流,‌了解地方情况,‌体察民情,‌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和为人民服务。‌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对民生的关心,‌也是古代治理理念中“亲民”、‌“体察民情”的具体体现。 刻文中对“飞泉”明确描写:“懸流噴水,藏宿雨而時來”。 文中记录了时任东海县令元暧开发飞泉旅游景区过程及效果。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生态:“雾夕与碧海同深,朝霞将赤城争峻”。“卧石埋云,触摇风而不散,历时花木,红紫无名;入听笙簧,官商自合。”眇矚雲山,尋紫翠之所,登虬龍之道”。十分赞赏元公寻找到这么一处美丽而又宁静的地方,开发郁林观风景区的美丽自然景观,这‌也是在追求着一种精神上的提升,不断地满足社会需求和人们精神上的需要,更反映了古代官吏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千年古人钟情的“飞泉”旅游开发,2013年被定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人们今天徜徉在充满了古风、古意、古韵的地方,这是古朐大地上一道靓丽的独有风景一“郁林观石刻群”。这里山秀水清,如诗如画,悠悠千载,铭刻着沧桑,留存下给后人的是悠远的历史古韵,成为人们永远的记忆吧!(退休干部 吴成芳)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