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传承新篇章
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关心和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近日,在四川省眉山市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做“精神家园”的守护者。“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创造的灿烂文明早已成为民族延绵的精神血脉。那些散布在全国各地、城市乡村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以其丰富的阅历向我们展现了几千年来的历史种种,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赓续不绝的厚重基因,都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如民间文学、传统节日、生产生活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华夏文明的标志,也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做“文化瑰宝”的宣传者。“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并且身体力行,频频实地考察。现如今,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日益受追捧,赢得越来越多“圈粉”,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也得到较大程度的传播,这无一不是展示中华文明的“金名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做好非遗文化的宣传者,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
做“创新发展”的传承者。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如今“国潮”兴起,无论是文物节目刷屏网络,还是非遗好物“圈粉”年轻人,文化遗产日益连接现代生活。年青一代要主动靠近传统文化,当好非遗文化创新发展的传承者,鼓励结合非遗元素、时代趋势大胆创新,在大力弘扬非遗文化所蕴含传统美德的同时,把目光投向文化遗产领域的生动实践,在代代守护和与时俱进中感受生机活力,坚定文化自信。(钱晓鸯 浙江省诸暨市浣东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