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化 > 正文

文化引领人才推动乡村振兴

2022-08-29 19:10:14 | 来源: 中廉导刊

乡村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要切记盲目考察学习,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特色文化,走出自己的道路,才能绽放光彩。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涌现出一大批特色、亮点的“网红”村,也引起了一波乡村振兴的考察学习热潮。盲目的参照、甚至“复制”到自己的村,让自己的乡村变成一个别人的复制品。虽然说这让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让乡村都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将原本属于自己乡村的文化特色丢弃,去复制别人的文化,造成自己的文化丢失。没有了文化底蕴的支持,振兴之路也会走的比较艰辛。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模仿其他成功的典型案例,结合自身实际,不要盲目照搬,将自身文化特色融合进乡村建设中,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乡村振兴需要立足于当地特色的资源、尊重当地的民俗文化、发扬本土的专属特色产业。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挖掘和整合资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亮点,切实满足文化需求。环境整洁,景色优美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坚持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生活污水处理,赤膊房整治,线路整治等。做好道路硬化、亮化工程,村庄绿化、庭院美化,整体提升村容村貌。

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推进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优化网格基础设施,补齐信息基础短板。利用数字技术为农村提供多领域的信息服务,完善联网代办,实现让数字多跑路,让农民少跑路。同时需要建设一批通用的应用软件,打造乡村信息平台,完善乡村应用平台功能,为实现多样化应用场景奠定基础。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不断加强自己的人才培养。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最主要的群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成败。要根据自身的产业特色,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职业果农、职业工匠等。走出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让新生代的乡村工匠担重任、挑大梁,助力乡村振兴。(浙江省兰溪市马涧镇 李凯)

【责任编辑:诸涛涛】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