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切尔诺贝利的午夜》有感
2022-09-22 13:42:01 | 来源: 中廉导刊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普里皮亚季城的安定伴随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巨响定格在了那时那分。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永恒悲剧,即便在今时遥看废弃的普里皮亚季城仍然会感到毛骨悚然。
本书的作者亚当·希金博特姆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12年的采访,用第一手资料来还原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真相。透过这本书,最直观的是对核安全的思考,尤其近年所爆发的福岛核电站事件,让核电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然而,此书并非是想批判核电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而是更多的想让读者看到切尔诺贝利事故背后的人间百态。核电站本身的设计缺陷,运维人员的不负责任,都是导致惨剧发生的直接元凶。基层为了保住工作职位,高层为了在冷战局面下挽留国家脸面,从第一现场的基层人员到高层都对现场情况采取瞒报、掩盖的做法,而完全置人民的安危于不顾,在所谓的利益面前,人性的险恶难以言喻。然而,在鄙夷没有底线的人性之余的同时,仍然要对坚守底线维持正义的“英趣”们致数,在多数人选择沉默与恶魔并行时,依旧有人选择作为“吹哨者”吹响正义之哨,让丑恶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也有人选择在辐射肆虐的环境中勇敢深入核电站关停机组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正义的名字很难被人们记住,但正义的行为会被后人歌颂成为新的精神永垂不朽。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只要真相引人不悦,我们就谎话连篇,直到我们忘记那件事为止。"现实总是充满谎言的迷雾,但总有人选择拨开层层迷需让阳光重新照到黑暗的角落。虽然切尔诺贝利事故已是历史,但血淋淋的真相和勇敢者的执着仍然让人感慨万千。(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戚家山街道东升社区 徐琴)
【责任编辑:兰婷】

手机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