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风徐徐来 精神之花朵朵开
——古越之都的文化建设缩影图
“让我日夜思念的,不只清明的裸。让我流连忘返的,不只露天米饭。老街小店的书墙,你我尽情徜徉。让我感到澎湃的,是家乡的味道……”这是诸暨市陶朱街道一位年轻干部谱写的《家乡》之歌,只字片语中洋溢着作为诸暨人的幸福。好的文化建设非常神奇,它会从味觉、听觉、视觉冲击我们的感官,如春风般徐来,一点一滴、日复一日中浸润我们的内心,加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诸暨的一处传统民俗文化图
大家吃过露天米饭嘛?露天米饭,也叫二月二百家饭,是诸暨每年不可或缺的乡情大餐。“谁吃了这百家饭呐,这一年都能够好运连连,风调雨顺呢。”五蓬新村女村委石琴娟手中翻炒着香喷喷的百家饭,满溢笑容地说。每年二月二的一大早,她就召集村里的妇女志愿队,和文化员、村干部一起筹备这场一年一度的民俗活动。村民们不约而同送来百家饭的米、菜、肉,架起灶台,大家切菜的切菜,蒸饭的蒸饭,好不热闹,呈现出“露天米饭百家情,邻里街坊乐融融”的诸暨民俗文化图。大家头顶蓝天,“砍天”(诸暨土话)吃饭,其乐无穷。
诸暨的一处精神文化生活图
如果说在“民俗文化活动”中感受到了独特的诸暨味道,那么在文化馆中的这堂书法公益课就是更美妙的精神之旅了。提到“书法”,大家肯定不陌生,自唐至今,诸暨涌现了200多名书画家,像王冕、杨维桢、陈洪绶等等不胜枚举,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诸暨拥有“中国书法之乡”之称号。这不,为了让这张“文化名片”越擦越亮,诸暨市文化馆每周二和周四晚上都开设了“书法学堂”,课堂上有朝气蓬勃的祖国“花朵”,有白天上班晚上“上课”的书法发烧友,有儒雅慈祥的退休老爷爷……一走进教室,纸墨笔砚、颜赵柳欧的文化香气扑面而来,老师娓娓道来、“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听着,一处诸暨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图就此展开。
诸暨的一处精神文明提升图
说到文化建设,不能忘了诸暨一直在推行的“移风易俗”,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这个点一直被群众强烈反映,大家心里不想跟“铺张浪费”的风,但又落不下“节俭”的脸。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诸暨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用村规民约转变村民的思想,在“减法”上发力,摈弃盲目攀比之风,铲除陋习生存的土壤。这不,近日陶朱街道西苑村村民章某某儿子娶媳、宋家畈村村民宋某某嫁囡举办婚礼,酒用自酿米酒,菜用家常小菜,省下了的钱还捐给村级关爱基金,成为当地的又一桩美谈。
文化之风徐徐来,精神之花朵朵开,在一个个文化活动的组织中、一场场的市民学堂的开展中、一次次西施文化节的筹备中……每一个诸暨“木陀”们从心底笑出了属于我们诸暨的文化自信。(周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