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挑新文化使命 推动现代化发展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文章为我国现代化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方向。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做好有机结合,才能在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坚持文化传承,永葆民族底色。习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在实现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应牢记民族底色。盛世修文,百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跨越,向着“强起来”稳步前行;繁华盛世,做好文化传承工作更是国之所需,民之所盼。
坚持科学创新,不断推动发展。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时,总书记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要利用好数字经济的强大创造能力,赋能传统文化产业,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发力。“数字故宫”“数字敦煌”“云游长城”的成功不仅让保护文物愈加科学,更实现了足不出户了解传统文化。这种“触手可及”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再度焕发生机、呈现魅力,助力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坚持接续发扬,砥砺走向世界。今年,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机结合之后,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繁荣。同时,中华文明极具包容性,这种文明基石为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让世界通过传统文化了解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系的关键一招。(刘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