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化 > 正文

“文明交融”大势所趋

2023-12-05 15:07:45 | 来源: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东山街道办事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是丰富发展世界文明的重要途径。文明离不开交流和融合,正如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生态系统充满活力的象征一样,文明多样性同样是文明发展的重要特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面对国际文化的冲击,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难点。儒学作为主流传统文化,要大力推动儒学创新发展,推进儒家思想研究和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文化创新发展离不开历史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儒学自身多样的思想需求,处理好儒学和其他中国传统学派之间的关联,处理好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把握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顺应文明交融的历史趋势。

我国正处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起点,发展儒学文化的同时还要加强汉语的教育和推广。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做底色,也要有言简意赅的汉语言做辅色,才能真正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语言是知识和文化传播的媒介,汉语在世界语言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国内大学应重视汉语言教学,海外中国学院应以汉语教学为依托,让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领略中华文化魅力,感知当代中国风貌,了解中国故事。

大国博弈看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好坏,还有文化认同的底气。中国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分裂与统一,统一是主流也是民心所向,是中华民族认同感的鲜明政治底色。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在的一带一路发展,中国都在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核心精神,促进全球治理和知识与思想的交流。中国式现代化,既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注重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展示了独有的文化自信。

全球局势瞬息变化,中华民族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数千年不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秉持初心、自强不息,把传承创新精神深刻地镌写在文化基因中,在文明交融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李新朋)

【责任编辑:苏小静】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