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堪回首别虞姬
寻踪虞姬故里
我们在沭阳县人大办公室主任和有关学者陪同下,驱车百多公里,在热情好客的县人大专程引领下,直达虞姬出生地——颜集镇。远远眺望,大街上高高矗立一尊诩诩如生,婀娜多姿的虞姬白色塑像。又见街道两旁,以虞姬命名的地名、店铺等比比皆是,真是名不虚传,到了虞姬的家乡了。史书记载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虞姬故乡。
人们到了虞姬故里,了解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这里属楚,楚国大将项燕的副将虞侃,就是当地的虞溪村人。相传原来这条河沟叫玉鸡沟,后改叫虞姬沟,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呢。有一年夏天,虞侃请假回乡看望将要分娩的夫人,期间和儿子小子期到门前的河沟里游泳洗澡。忽然有一件东西碰到虞侃胸前,他伸手一抓见是一只粉白透亮的小玉鸡。他拿回去准备给夫人看看,只听家中侍女传报,说夫人在正午时辰生了个千金。虞侃喜滋滋地把小玉鸡交给夫人说道,你把它挂在我们的小千金的胸前吧!夫人满脸堆笑地说:我看这孩子的名字就叫玉鸡吧。虞侃听夫人这么一说,心头忽地一亮,忙说道:“我们家姓虞,玉字音同虞字。鸡呀太有点俗气了,我看就叫虞姬吧!”此后,人们就把这条小河沟叫虞姬沟了。这个从古传至今的传说,它佐证了这个千古美人虞姬就是出生在这里肯定无疑了。古往今来,无数游客到虞溪村后会发现一件令人惊奇的事,虞溪村及其周围村庄里,没有一名姓虞的,而姓吴的却很多,这是怎么回事呢?民间有一种传说,刘邦做了汉朝开国皇帝,册封原配夫人吕雉为正宫娘娘,她暗暗思索:项羽爱妻虞姬这个美人虽死了,可还解不了自己心头之恨,非要去灭她九族、斩草除根不可,就亲自带领人马向虞溪村奔去。刘邦知道后拼命追赶吕后,劝说她:坐江山也要心胸宽如大海,不杀人头,只杀“姓”头吧!就这样刘邦下了道圣旨:斩去虞字之头,一律改姓“吴”,叫做“没头虞”。还有第二种传说:刘邦得胜后派武士到虞溪村和项家宅,要把姓虞的、姓项的全杀了。可武士兵丁到那里后,一问那家也不姓虞,也不姓项,都说姓吴、姓贡。原来姓虞的把虞字上面的字头拿掉,改姓吴;姓项的巧妙地把工字旁搬了家改叫贡姓。残酷的战争给开了个玩笑,这个千古奇闻,虽岁月流逝,却永远抹不掉的,代代相传,记忆犹新。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咏虞姬的“虞美人”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姬美人消失了,而虞美人的花却永存、绽放。悠悠岁月慢慢逝去,可虞姬故里流传的那些神秘往事,却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当地不少老人说:“虞姬,她永远活在虞溪村的故乡人民心中啊!”
那堪回首别虞姬
在中国历史上“争帝图王势已倾”(唐.胡曾)的悲剧人物楚王项羽“常幸从”的宠姬,在兵困垓下挥剑一刎的烈女形象,光彩照人,蜚声千古,吸引各地络绎不绝的游客。她那些美丽传说在故乡沭阳县颜集广为流传。
人们今天漫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听到的是虞姬众多的美丽传说,还有一些流传久远的动听故事,这些无疑深深地吸引着外来的游人,都怀着兴奋和神秘的猜测去一探究竟。大家行走在颜集镇街道北侧一条叫虞姬沟旁,沿着这个古老的河沟圩堤去寻觅那久远、逝去的遗存,古迹,它今天给这些前来寻古的人留下了更多的遐想:虞姬故里不愧为镶嵌在这块绿色大地上的明珠啊!据介绍在虞姬沟两岸不远处有众多的人文古迹,历史遗存:霸王桥、九龙口、胭脂塘、虞姬庙等……这些都与千古名人虞姬有关。项羽与虞姬经常来往在霸王桥上,从那次话别后,一去不返,杳无音信。虞家全家十分惦念,虞侃虞子期去打听也不知原因,从此虞姬每天挂念在心。后来她女扮男装,跨上高头大马直奔项羽住地梧桐巷,在那里住了三天终于弄清了真象。原来前段时间的一个晚上,秦朝一邦官吏兵丁来抓人去建万里长城,项梁看到这帮人无恶不作,拿起菜刀,砍死4-5个坏家伙。此时官衙又来一批兵丁,项梁急忙带侄儿项羽连夜逃跑到江南东吴地带,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起兵反秦,项梁派侄儿项羽杀死会稽郡守殷通,并自认将军,举旗招兵买马,不久招了江东八千子弟,首仗大败秦军先头部队,于是带领继续北上,路经虞姬沟一带。虞姬姑娘听说项羽回来了,立刻跑去迎接他。二人在院外梧桐下,从下午谈到傍晚,又说到圆月高升。他俩情真意切,两位老人同意让他俩结为终身伴侣。项家在离虞溪村五里之处一个洼地当中屋基上搭起了帐蓬作为洞房,迎取虞姬姑娘。从此这里成了项家客庄,后人称叫项家宅。
一別千古留芳
走访在这个千百多年前的古人故土上,感到真是沧海桑田,逝者如斯啊!但这里永不消逝的是古人曾经栖身的故土,和那些美好的传说,它激发人们的情感和兴趣。史书记载,虞姬自刎身亡后,故乡男女老少,悲哀、哭悼。后来百姓选派四名精明强干的人到外面募集材料,为虞姬娘娘建庙纪念她。沭阳县地方史志载:“虞姬庙在治西四十里颜家集,明崇祯十七年建。”古今很多文人墨客争相前来瞻仰。清著名诗人袁枚于乾隆八年至十年在沭阳任知县期间,曾去虞姬庙瞻仰。到了古稀之年又专程从南京来凭吊。作了“题虞姬庙”诗:
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
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姻脂。
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清.泰州大家阁秀徐巽中,咏古《虞姬》:
蛮靴铁骑敞宫袍,战罢乌江看宝刀。
莫说重瞳功盖世,当年儿女也英豪!
诗人及故乡人对虞姬的无限崇敬溢于言表,赞颂她留给后世一个千古不灭的崇高形象和忠贞不二的气节,永驻史册。从无数史书文字中最早记载虞姬这个烈女形象的要数其同时代人,汉初大臣、楚人陆贾撰《楚汉春秋》的书里有过详细叙述。而后《史记、项羽本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日:“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娘娘歌唱后泣不成声,见天色不早,把牙一咬,坚定地说:“大王,为妻生也随你,死也随你,愿大王前途保重!”说吧,挥剑割下自己的头颅。她的一刎,留给后人无限怀念与同情:她不仅仅是个千古绝色美人,更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奇女子。古今人们一直不断赞颂她不正说明这些吗?唐.胡曾在《咏史诗.垓下》: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苏轼在赴任杭州通判时,途中作“濠州七绝,虞姬墓”诗: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只有虞姬与郑君。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苏轼从汴京去杭州就任通判,经过濠州定远县(今安徽定远县),看到了项羽的爱妾虞姬的坟墓,他想到了楚汉相争,想到了项羽的孤立与失败,想到了虞姬的楚帐饮剑,想到了郑荣的固忠,想到了刘邦的用人政策,于是写下这首寄有深沉感慨《虞姬墓》。
文人墨客的无数诗词文章中,可以明显看出对这个千古美人的崇敬和留念,赞誉,让今人回味无穷。时过境迁,今日的虞姬故里,虞溪村,虞姬沟两岸,周围百姓,一派安居乐业,欣欣向荣景象:望不到边的花圃苗木,占地四万亩,花卉品种2000多种,不愧为“中国花木之乡”而闻名全国啊!既有名树、名花,也有当地品种,应有尽有。到了虞姬故里这片大地里:满园碧绿,沃野青翠。绿得让人心醉,绿得让你神秘,绿得观后称奇叫绝。在这片美丽如画的景色里,它无声地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信息;留住美好,一切一切的美好,希望像虞姬姑娘那样的美好永久常驻!(朱少健/江苏省沭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成芳/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人大办公室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