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端午文化 涵养家国情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唐代文秀有诗《端午》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人们纪念屈原,不只是因为他的艺术造诣,更是因为他伟大的灵魂和深沉的爱国之情。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等。从古至今诸多诗人在端午节都写出脍炙人口的诗词来记载端午习俗和抒发情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就曾写诗《六幺令·天中节》记载了古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菖蒲等习俗。诗中云“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每到端午节,各地都会组织各式各样的节日活动——诵读《离骚》、包粽子、做香包、划龙舟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构筑起节日的仪式感,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渐渐地与传统亲近。此外,端午节还被称为古代的卫生节。在这一天,人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防疫保健,如佩戴香囊、使用艾草等。这些习俗传递了日常健康防疫的理念,与当下的生态文明思想和健康生活方式相呼应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英雄奇志在,千古知音存。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提及屈原,并引用屈原诗作中的名句来阐述思想,寄情言志,他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勉励无数与屈原血脉相同、志同道合的中华儿女奋然前行。总书记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的豪情。我国广大科技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达,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屈原精神一直激励着历代爱国者,为了振兴和挽救国家而努力。自隋唐以后,屈原不再只代表楚国楚地,代表的是中华文明精神里一种为了国家的那种气节。要像屈原一样,做一个爱国者。
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如屈原一样,生逢乱世,因为他直言,为权臣贾似道不容,在三十七岁愤怒退休。但是他的心一直是关心着国家命运的。他曾作诗《端午即事》“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这是又一年的端午,在大都关押的岁月,有人给他了一支艾蒿。元朝北方也统治了很多汉人,汉人保留自己的文化。只是关押在这里久了,故人战死的战死,就算没有死,那也在万里之外。我的心和从前一样没有改变,但是头发显示出了衰老,我想向屈原一样沉入汨罗江水,但是这里和湘江隔着天长地远啊!
无论是屈原,还是文天祥,他们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们的舍生取义,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和根基,今天,更应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为无悔追求,在本职岗位践行初心使命。
端午节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庆祝端午节,人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袁世洲 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