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化 > 正文

让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2024-10-01 09:12:43 | 来源: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娄桥街道办事处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至今魅力不减,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恰得益于文化创新工作。永观先生《人间词话》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简言之立、守、得也。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天地万事万物相通,做人、做学问如此,实际做新文化亦是如此。

第一境界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立意。遥望半世纪前,四海九州乘改革开放东风,现代化进程空前发展,只见厂楼林立,但诸如民俗、非遗等传统文化因相关体制落后淡出视野。然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文化的创新传承不会缺席。登高能望远,开放包容的传统文化绘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彩,丰富的政治智慧服务于执政党治国理政实践,充沛的价值思想润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传统文化站稳脚跟,旨在民意,其创新工作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道路上驰而不息。

新事物发展多曲折。开放的互联网时代,时代发展的速度超出了预期,金钱至上、历史虚无等如潮水涌来,文化“创新”容易剑走偏锋,脱轨失序:一些自媒体乱改乱编戏曲、恶搞名人,甚至亵渎“游神”等传统习俗等,传统文化如被蒙上玻璃糖纸,折射出光怪陆离的色彩,积淀千年的文化惹了一身的铜臭味。从昙花一现的流量也可得知,丢了本魂的文化创作,终究是饮鸩止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厚的内涵是其独特的魅力,是故做文化工作在敢于创新的同时,也要善于等待,急于求成好比三千弱水取一瓢。第二境界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守护,如非遗传承人这样的文化工作者,他们耐得住清净、享受清净,借着一笔一画、一唱一和又或者是一针一线,将传统文化的魅力之芽牢牢守在新时代的土壤中。

多次周折,亦是多次沉淀,传统文化就在山回路转中确定了底色,文化的创新也在曲折中划清了底线、找到了方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放包容并不意味着无序的自由,文化创新的基础是文化本身,戴着“镣铐”起舞是其最美的姿态。近年来,只见《黑神话·悟空》牵手陕北说书、古建文物;热文《诡秘之主》在克苏鲁世界里叙述中式的浪漫;沉浸式智慧文旅活力四射……或拥抱赛博空间,或相会新经济业态,海纳百川的传统文化向值得的方向扶摇而去,纵然外在形式不断变换,但内核不曾失色,恰如第三境言,“众人寻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终得也。

事物发展呈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亦不会停下脚步,将不止地在时间的大潮里披沙拣金,淬炼出耳目一新的文化融合产物,而传统文化的魅力将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陈韵)

【责任编辑:苏小静】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